“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區稅務局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守衛基層、社區一線,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將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口罩車間的稅務“臨時工”
53歲的共産黨員何彩英,是區稅務局第十七稅務所的一名稅務幹部,前些日子成了上海盛輝塑膠包裝有限公司口罩車間的一名“臨時工”。
那一日,頂著郊區凜冽的寒風,何彩英準時來到工廠門口打卡報到。測量體溫、穿戴特殊工裝,工人們魚貫進入生産車間。由於沒有專業技術,她被分配到的工作相當簡單,只有兩個步驟——分裝口罩、裝箱。幾個不斷重復的機械動作,一幹就是4個小時,沒有片刻休息。一個班下來,她感到腰酸背疼。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每天在媒體上關注疫情消息。防疫一線的人和事,時刻牽動著她的心。“我是一名共産黨員啊,要是能做點兒啥就好了!”她總在念叨。
1月27日,大年初三。何彩英在自己稅務所轄區內杭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微信群看到了一條資訊:“緊急求援:現在上海奉賢區需要300個工人,投入到這次防疫物資的生産,緊急!”甚至來不及仔細看完全部內容,何彩英便激動地在群裏報了名。
“當時全家人都支援我的行動。”她説,“唯一有點擔心的就是,我完全不了解製作口罩的工藝,可不能越幫越忙,給企業增加額外的負擔啊。”
來到工廠後,何彩英遇到了很多和她一樣的志願者。“沒想到會因為這場抗疫阻擊戰而與這群可愛的陌生人結緣。他們之中有黨員也有群眾,有公務員也有企業職工,大家在同一個聲音的召喚下走到一起來,那就是‘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經過短暫高效的技術培訓,“臨時工”上崗了。枯燥單調的重復勞動,再加上不熟練,特別容易疲勞,但沒有一個人中途停下休息。大家都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雖然彼此無語,但一個默契的眼神,都使人內心安定、充滿力量。
何彩英説:“這些日子,我的同事有的在社區參與防疫宣傳,有的在協助街道挨家挨戶排摸情況……我們稅務人在這場特殊的戰役中,雖然不能像醫務人員那樣衝在第一線救治病人,但都願意盡最大的力量,為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軍轉幹部成了“喇叭書記”
“居民朋友們,1月12日以來如果您有離開過上海的情況,請第一時間到居委來登記,謝謝配合…” 前段時間每天都能見到一個人拿著喇叭在小區裏到處走。
已經快50歲的劉雁華是一名老黨員也是一名軍轉稅務幹部,響應號召的他,第一時間報名加入了志願大軍。奉浦街道作為奉賢的主城區之一,來自各地的人們聚集在此,加之春運,在這非常時期,街道立刻啟動一級響應,組織了“喇叭書記”隊伍。“其他志願者崗位因為工作量的原因都要求不超過40歲,但我還是想出一份力。”“喇叭書記”們的任務是在社區的大街小巷開展宣傳活動。不管天氣如何,每天要根據社區安排錄播不同的內容,在各自的負責區域裏上、下午各宣傳一輪。“這算什麼苦!只是帶著喇叭走一走而已。”劉雁華輕描淡寫地説道,”大家要是通過喇叭聽到一些有用的防疫資訊那就最好了。”
支部書記的“一線日記”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讓2020年的春節變得嚴肅緊張。在這個關鍵時期,作為黨支部書記,我第一時間&&向社區黨組織報到,主動請纓志願一線,只要組織有需要,理應隨叫隨到。
2月1日。今天天氣特別的好。8點不到,我來到金海街道龍潭社區居委協助全面排查工作,在居委周書記的安排下,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排查工作。通過電話耐心詢問社區居民近期是否離滬、近期是否已經回滬、通過什麼交通工具、家中是否有外地來滬人員以及家人體溫是否正常,並認真做好登記。這時,一位居委幹部給我遞上了兩盒喜糖,原來她就是1月31日新民晚報報道的在疫情面前主動取消婚禮的“最美的新娘”——居委幹部袁佳怡。我對她説“居民都説你是最美的新娘,名副其實。”
2月2日。我再次來到龍潭居委,今天的活主要是參與居民口罩預約登記,到府發放回滬情況登記表。口罩是居民當前應對疫情的重要工具,聽周書記説,昨天晚上有的幹部做準備工作到深夜,現場居民的理解和配合也感動了我。兩天來的志願服務來回奔走,雖然自己嗓子也有點啞了,但我深感居委工作不容易,他們是逆行者也是守護者。從內心講,我願意與他們一起繼續戰鬥,但明天是復工第一天,新的崗位需要我。臨走時,我對小袁和小周説,“你們的精神和故事,我會講給我的同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