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區委區府的正確領導和有力支援下,徐匯區稅務局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建設效能稅務工作為目標,遵循依法行政、依法治稅的要求,大力推進稅務法治建設,不斷提高稅務執法規範性和執法水準。現將區稅務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凝心,以黨建引領稅務法治的核心建設
一是深學細悟,強化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區稅務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到稅務機關首先是政治機關,守牢共産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用黨建指導稅務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深化稅收改革、完善工作運作、助力改革創新,用優良的法治環境來保障財稅治理體系建設,用優質的稅務服務來激發科技創新的動能,催生新質生産力加速生成,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二是統籌協調,有效發揮區局全面依法行政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全面落實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區局主要負責人&&落實,分管局長多次開展專題述法,有效提升了區局整體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三是整體規劃,在法治建設中貫徹黨建引領的工作思路。將黨建和業務計劃納入法治建設規劃,做到一同謀劃、一起部署,將黨對稅務工作的總要求,全面納入區局依法治稅工作,在學法、執法、護法和普法等各項工作中全面落實,持續釋放黨建在稅務法治建設中的引領力、驅動力、凝聚力。
(二)聚力,以制度保障稅務法治的基礎建設
一是聚合外力,加強司法和行政機關的銜接合作。積極開展稅務與司法、檢察機關的合作,確保“稅務+司法”的銜接有力,推進稅收協同共治。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大額欠稅追徵工作,向上海金融法院提交參與分配申請,對欠稅額較大的房地産開發公司主張稅收優先債權。同時強化破産、強清中的稅款徵收,截至目前,區局共受理破産清算案件62件,強制清算案件18件,已登出破産及強清企業17家,共計入庫稅費款171.08萬元;共收到並辦理協助執行事項20起,協助查詢事項9起,已入庫稅費款2589.55萬元。另外,區局有力推進復議訴訟等相關應對工作,加強司法涉稅事項的辦理。本年度共計受理復議申請2件,參與行政訴訟案件應訴3件,轉辦檢察意見2件。
二是練強內力,確保稅務法治建設的合規有序。持續做好執法風險整治工作,強化稅務執法責任制工作小組工作機制,落實監督追責責任,針對可能存在風險的執法領域定期開展核查,擴大核查覆蓋範圍,最大限度降低執法責任風險。提前排摸企業可能填報政府補助利得的涉稅項目,還原疑點企業情況,通過建立“六稅兩費”優惠政策應享未享等指標開展風險篩查,累計抽取疑點數據約243條,發現問題120條,整改稅款約162.66萬元;建立留抵退稅、土地增值稅清算等專項臺賬,加強動態管理跟蹤;針對煙草批發企業,開展關於捲煙批發環節消費稅徵收的政策解讀及申報規範輔導;建立部門聯動防控機制,防範錯誤代開不動産租賃發票、定期定額戶超定額開具發票未申報補稅等風險;紮實開展違規招商引資涉稅問題排查整治工作,推進統一大市場建設。
三是提升動力,積極推進“一局一業”稅收政策研究。紮實推進“一局一業”綜合稅政工作,切實發揮“以稅咨政”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參與市稅務局、市稅務學會&&的人工智慧産業稅收政策研究課題,並作為主筆單位完成人工智慧産業稅收政策研究文章的撰寫。參與市局&&的“行政復議訴訟視角下執法風險防範”和“遺産管理人稅收制度研究”等課題,取得了一定的課題研究成果。
(三)鑄魂,以能力強化稅務法治的隊伍建設
一是著力打造“雙月學法”聯學機制,不斷探索稅務法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在每個雙數月選擇符合當下熱點的法律法規,組織幹部開展理論學習,進一步加強稅務法治思想教育,打造高素質“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稅務執法人才隊伍。通過領導幹部“引領學”、黨支部“集中學”、科所“常態學”,形成從上而下尚學,自下而上勤學的良好氛圍;通過法律專家開講座、業務骨幹授政策、上好入職學法課等活動形式,以及對案卷評查、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典型案件深入剖析,夯實幹部隊伍行政執法基礎;通過開展普法宣講活動,積極落實普法責任,發揮稅務在服務經濟發展大局中的“助力器”“減壓閥”作用,在發展關鍵時期幫助納稅人繳費人實現明政策、得實惠、享紅利目標。
二是紮實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推動稅務法治宣傳進地鐵、進商圈、進社區。以第33個全國稅收宣傳月和各節假日為契機,緊密圍繞“稅助發展向新而進”主題,凝聚部門+屬地合力,多點位開展“花式”稅宣活動近40場次。走訪多家科技型初創企業,答疑解惑、宣導政策,助力創新型企業在研發領域中蓬勃發展;走進區內各高校園區,就師生關注的科技成果轉化個人所得稅涉稅處理等政策要點進行宣講,助力産學研的深度融合和新質生産力培育發展;走進徐家匯公園等市民休閒場所、社區居委等居民生活區,以及上海客運南站等交通樞紐,面向自然人設置便民諮詢點、“稅收宣傳角”,稅務幹部輪流坐班解答諮詢,讓惠民政策觸手可達;走進區政府、區消防等政府部門,開展個稅匯算政策輔導,集中展示涉稅實操的便捷操作、便利流程,推動共建共治。
三是持續弘揚“以老帶新”法治幹部培育模式,以興趣驅動培養更多專業業務骨幹。區稅務局積極推進稅收法律政策專業興趣小組及公職律師隊伍培養,法制條線“老法師”衝鋒在前、傾囊相授,組織開展法治專題知識培訓、執法資格考前培訓,成功建立起由20余位各科所骨幹構成的稅收法律政策專業興趣小組,並從中培養推薦出3名公職律師候選人,進一步夯實了區局法律人才儲備。同時充分運用好公職律師、業務骨幹的力量,不斷發揮好行政復議前置化解機制、稅費爭議調解機制的作用,在個人所得稅徵管、社會保險費徵收、稅款異議申訴等案件中推動爭議靠前化解、源頭化解,通過行政和解、調解等多元化方式跨前一步化解徵納矛盾。
(四)賦能,以協同推動稅務法治的品牌建設
一是聚焦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創建四維協同的涉稅問題處理品牌。以法治為抓手,以協同為紐帶,創新稅務共治新模式,著力創建“稅務+街鎮+功能區+N(委辦局)”四維協同的稅務法治品牌,通過多部門聯合,深入企業走訪調研、組織稅企座談交流,及時掌握企業反映的稅費優惠政策適用口徑不明確、標準不清晰、操作有困難等情況,能即時解答的當場解答,不能即時解答的問題直達區局職能部門,分類分級快速響應,多渠道幫助企業解決政策落實中的困難,不斷優化稅收法治營商環境。
二是積極探索踐行楓橋經驗,創建“匯辦事”特色服務品牌。以建立新時代“楓橋式”稅務所為切入點,突出發揮基層稅務所在稅費服務、營商環境、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在辦稅服務廳設立黨員先鋒崗和黨員專窗,充分發揮模範&&作用,通過內部挖潛、專業培訓,科所幫帶等方法,打造多支專業服務隊伍,成立多語種服務隊、特殊單位服務隊、助老助殘服務隊,為外國友人、軍隊官兵、特殊群體等提供更為準確便捷的服務。在行政服務中心建立“一窗通”聯絡點,多點聯通打造交流“立交橋”,實現鏈條式的資訊共用,幫助納稅人解決徵納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履行首問責任制。
三是探索非強制性執法方式,創建“稅務+司法”矛盾糾紛化解品牌。以法治觀察和共建合作為契機,繼續深化“稅務+司法”矛盾糾紛化解品牌探索,協同區內司法力量,構建科學有效的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根據矛盾對應業務類型分級分類處理,及時把偶發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職能部門“提前介入”,主動將稅收輔導和訴求響應的“觸角”延伸至各街鎮、各企業,提前發現並處置私房出租開票、房屋轉讓、社保費交納等居民關注度高的涉稅矛盾,推動工作重心從“協調處理”向“靠前排摸”轉變,有效降低徵納矛盾,依法保障各方合法權益,在推進財稅治理能力建設、推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發揮出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區稅務局積極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求,推進稅務法治建設、提升納稅服務水準,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群眾對稅收法律知識的認識程度有高有低,普法宣傳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進一步探索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稅法宣傳形式;二是在稅費統管的大背景下,稅費爭議數量有一定增幅,爭議化解的情形複雜、難度加大,需進一步提升稅務執法的精準性、規範性和可預期性,有效維護和保障納稅人的各項行政救濟權利;三是年輕幹部佔比高,對稅務法律知識的掌握有待精進,需在幹部隊伍中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更多具備優秀法治素養的幹部。
三、單位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工作情況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每季度黨委會前學法等形式組織區局領導班子專題學習;要求將習近平法治思想系列教育培訓常態化,列入法治幹部培訓、公職律師培訓、“學習興稅”等必修課程,&&營造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濃厚氛圍,積極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工作部署的落實。二是嚴守法治關口親自部署重要法治工作。以集體討論、集體決定為原則,嚴格進行合法性審核,對“三重一大”事項必須經黨委會討論決定。同時對於重大執法案件的決定,充分聽取行政機關法律顧問、公職律師的意見,並作為參考依據;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制度,對稅務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事項實施網上公示。三是聚焦民生議題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黨委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參與區委組織的8支走訪團隊,前往結對居民區開展“滿意在徐匯,服務在基層”走訪,宣傳黨的政策,現場解決群眾身邊關注事;黨委書記定期聽取信訪情況彙報,落實“信訪接待走訪基層”的要求,黨委成員下沉一線輪班接訪,規範開展信訪接待日,切實做到“法治為民”。
四、2025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為持續推進落實《徐匯區法治政府建設規劃(2021-2025年)》,區稅務局細化明確2025年稅務法治建設相關舉措。一是繼續推進“雙月學法”品牌建設,細化學習計劃、強化業務培訓,豐富興趣小組的日常工作,進一步加強稅務法治思想教育,夯實稅務執法工作效能基礎。二是繼續探索與區檢察院、區人民法院間的聯動機制,加強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的密切合作,在防止稅款流失上發揮共效作用。進一步拓展稅務機關“朋友圈”,構築稅收協同共治新局面。三是繼續結合區域産業特點,進一步推進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遊戲文創等行業的稅政研究,選準課題突破口,深化企業調研力度,切實提升以稅咨政的品質效益。四是繼續配合區域兄弟單位開展執法工作,推進“三項制度”、柔性和説理式執法,推進權責清單和權責事項,紮實開展聽證復議訴訟、協執、破産、強清等工作。五是繼續推進內控監督體系建設,提升內部風險防控綜合能力,開展常態化風險排查及疑點數據核查,探索建立橫向協同、縱向聯通的督察指標整合模式,有序做好外部審計監督配合,全面做好內外部發現問題整改,持續做好重大案源執法行為規範性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