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分散在不同樓層的業務,納稅人不用上下樓往返取號,各樓層就近就可取號;窗口業務辦理平均等待時間,由原先的15分鐘左右降低到6到7分鐘……最近,到位於中山北路198號的靜安區辦稅服務廳辦事的企業發現,到大廳辦事明顯比以前方便多了。原來,在大調研中,針對企業集中反映的辦理業務等候時間多、辦理時間長等問題,靜安區稅務局對納稅人數據進行了深度分析與充分利用,推出精準地服務舉措,讓納稅人辦理業務更便捷。
“解決問題,關鍵是靠數據分析。”區稅務局納稅服務科科長胡曉燕説,區稅務局自主開發了一套“納稅服務效能表”數據管理平臺,綜合提取了金稅、防偽稅控、排隊叫號系統等多渠道資訊,匯總分析後出具了納稅服務“體檢報告”,直觀反映出納稅人業務辦理是否順暢、窗口資源配置是否合理等問題。根據這些數據,相關業務部門推出有針對性地服務舉措。
如,“體檢報告”反映出 “發票領用”是大廳辦事一個“堵點”事項。通過分類辨別匯總,區稅務局篩選出了309戶典型企業,通過683條票種資訊和2000余條領用資訊,來分析這些企業的發票領用行為,最後提出調整發票領用限量、核查風險等級、加強宣傳輔導等應對措施,有效解決了堵點問題。
根據“體檢報告”,區稅務局還梳理優化了納稅人在辦事大廳辦理中相關環節,提高納稅人辦事效率:
如,在人流高峰和低峰時,對辦稅窗口人員進行動態管理,有效緩解了不同窗口忙閒不均的情況;創新採用了“一體管理、多點取號”的發號模式,納稅人可以在各樓層就近取號辦稅,不必再上下樓往返取號;應用“房交資訊採集系統”,窗口工作人員通過掃描資訊二維碼就可連接至辦稅系統,實現了個人房産交易基礎數據的自動採集、匯總、分析;對12366熱線、12345 轉辦工單等分類繪製數據統計圖,分析出哪些環節容易造成納稅人的不理解,進行重點宣傳與諮詢服務。
在提高納稅人辦事效率的同時,區稅務局也積極利用大數據為基層工作人員減負增能。針對一線窗口人員,區稅務局開發出“本地化資訊應用項目”,可以實現“個性化”定制,減少一線窗口人員手工統計和操作業務量;增設“電子申報推廣率”“遠端認證比率”等查詢統計指標,使辦事科室的統計、考評、督辦等“幕後工作”進一步簡化。
“對納稅服務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和充分利用,讓我們嘗到了甜頭。”區稅務局負責人説,下一步,將繼續發揮納稅服務大數據管理的作用,用足用好用活數據,助推營商環境優化,持續提升納稅人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