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稅務部門獲悉,上海近期以推進“春雨潤苗”專項行動為契機,持續推進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緩減退免”齊發力,為滬上小微企業“輸血”,給困難中的市場主體注入“強心劑”。
小微企業是促進經濟增長、保障就業、穩定民生的重要基石。製造業是大國經濟“壓艙石”,與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連。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向好,製造業企業再次重啟,但停産時間長、原材料價格上漲、銷售渠道受阻……這些困難對企業而言都是嚴峻考驗。
“促成訂單難、回款速度慢、疫情期間開支又大,公司賬面一度入不敷出。”上海順昌針織製衣廠負責人顧順妹説,關鍵時刻,稅務部門送來的緩稅政策給企業帶去了轉機。
上海順昌針織製衣廠是一家從事羊毛針織製衣的小微企業。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稅費緩繳政策出臺後,公司財務人員許浩華在稅務幹部輔導下,通過電子稅務局“一鍵確認”辦理延期繳納,享受緩繳稅費41萬餘元。
“緩繳的稅費對我們小企業來説,就相當於一筆‘無息貸款’,解決了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資金流動難題。”顧順妹説。
緩繳稅費政策把企業應繳的稅費款項暫時留在企業,幫助了像順昌針織製衣廠這樣的中小微企業渡過復工復産難關,也為經濟大盤留住了對未來發展的想像空間。
除了緩繳稅費,上海還有一些小微科創企業享受到了“減稅組合”福利。
從事土木工程領域的“專精特新”軟體企業上海同禾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稅惠帳單”顯示,2021年起,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40多萬元,今年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預計全年可加計扣除600萬元,將比原扣除比例少交18萬多元稅款。
“這筆錢我們已經投入到開發智慧災變系統及智慧液壓物聯網管理平臺等項目中了。”企業財務負責人張經理説。
上海有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聰對此也深有體會。他的公司是一家主營倣生農藥研發及銷售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得益於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政策,一季度減免企業所得稅32萬元。此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後,還將多享受加計扣除60多萬元。“減稅直接落到企業賬上,是當前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的好辦法。”劉聰説。
位於上海外灘邊的海鷗飯店,在疫情封控、不能堂食的情況下艱難生存。
“疫情的反覆對住宿餐飲業衝擊實在是太大了,宴席辦不了,生意也做不起來。進貨貨款和員工工資確是一大筆支出。我們和眾多同行一樣,都面臨著經營成本和維持運轉的巨大壓力。”海鷗飯店財務任毅説。
據悉,今年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擴圍”,對小微企業加大幫扶力度。通過運用稅收大數據分析,主管稅務機關發現海鷗飯店因改擴建等原因産生500多萬元的存量和增量增值稅留抵稅額,並且符合小微企業全部退還條件,第一時間點對點向企業精準推送政策內容,一對一精細輔導退稅申請,企業很快就收到了退稅款581萬元。
“改建期間資金投入大、經營週期長,這一大筆退稅到賬,實實在在緩解了資金壓力,提升了流動資金效率。”任毅説,希望酒店風格更新、設施升級後,老牌飯店的經營也能煥發新的生機。
據悉,4月1日—6月15日,上海市稅務部門已累計完成退庫到賬增值稅留抵退稅625.7億元,起到了“幫一把、渡難關、扶一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