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納稅繳費便利化改革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的通知》。
作為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的重頭戲,通知從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政策直達快享等五個方面入手,旨在通過凝聚多部門合力,更加有效地解決市場主體的關切,進一步推進納稅繳費便利化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稅收營商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要求圍繞直接面向企業群眾、依申請辦理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制度、作風全方位深層次變革,不斷優化辦事創業和營商環境,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
“稅收是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南韓榮表示,“十三五”期間,稅務部門切實增強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行動自覺,從更高站位科學設計改革的制度辦法和具體舉措,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持續推進辦稅繳費便利化舉措,推動改革不斷向基層延伸、向一線紮根,努力打造負擔更輕、辦稅更快、服務更好、環境更優的稅收營商環境。
世行2019年10月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全年納稅次數為7次,明顯優於OECD高收入國家10.2次的平均值,排名進入全球前20位。
“每年世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都有單獨的納稅指標。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舉措,有利於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讓納稅人更有獲得感。”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平説。
加大“放”的力度 市場主體輕裝簡行
“再也不用每次重復提交辦稅資料,負擔輕多了。”近日,江西海欣科技有限公司運維經理徐仰輝在宜春市靖安縣稅務局智慧辦稅服務廳,通過“刷臉通辦”功能,登錄發票代開自助終端,無需攜帶身份證及提供其他資料,3分鐘順利辦好了發票代開業務。
欲流之遠,必疏其源。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簡政放權先行一步。
從事項上看,資料更薄,減輕企業辦稅負擔。
“十三五”以來,稅務總局刀刃向內加大“放”的力度,先後兩批取消了26種涉稅文書報表,三批共取消60項稅務證明事項,對符合規定的增值稅納稅人年申報增值稅次數由12次簡併為4次,對僅保留的6項稅務行政許可事項,進一步簡化辦理程式,減輕辦稅負擔,提高服務效率……
此外,稅務總局進一步清理納稅人向稅務機關報送資料事項,2018年底前精簡四分之一以上,2020年初,在此基礎上再精簡25%以上;推出《納稅服務規範》和《稅收徵管操作規範》,實現納稅人報送資料精簡42%以上,紙質表證單書精簡幅度25%左右。
從頻次上看,次數更減,推動制度交易成本下降。
江西撫州市民黃良星通過手機登錄不動産辦稅模組,按照系統提示,通過線上提交資料、完成房屋確認等流程後,“一鍵”完成了房産過戶線上繳稅。
福建省福州市鑫宏億(福州)五金製品有限公司的葉先生只跑了一趟,就在當地辦稅服務廳辦好了新辦企業登記手續,完成了稅費種認定、稅控盤發行、發票領用等多個涉稅事項。
“十三五”期間,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一窗通辦”“一鍵諮詢”“一網辦理”,讓納稅人徹底告別了國地稅“兩頭跑”的歷史;減事項、減表單、減資料、減流程、減操作,企業開辦事項由部門間“串聯”辦理轉變為“並聯”辦理;報告類、發票類、申報類、備案類、證明類5大類105個事項,只需到稅務機關進行一次辦理或者全程網上辦理,實現“最多跑一次”。
從流程上看,流程更簡,提高企業辦稅效率。
跨縣經營“外管證”開具從紙質資料現場辦,到電子資訊網上報。河北望都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蔣培培,親身體驗了簡化辦稅流程帶來的便利。
“十三五”期間,稅務總局通過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下放審批許可權,持續推行納稅人“承諾制”“容缺辦理”和納稅申報“提醒糾錯制”,優化稅務登出免辦即辦服務等措施,辦稅時間不斷縮短,辦稅效率持續提升。
“以稅收優惠辦理程式的簡化,換取企業發展速度的快增。”蔣培培説。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已有638項稅收優惠事項“免備案”,佔比超過95%。
優化“管”的方式 提升治理效能
科學有效地管,才能促進更大力度地放。
“稅務局就像安裝了‘智慧’大腦。”武漢九通海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會計胡曉萌介紹,由於辦稅人員申報失誤,導致部分優惠未能享受,當地稅務局通過“疫情防控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智慧監控服務平臺”發現後,“隨即通知我們去辦理8萬元退稅”。
2016年,隨著金稅三期工程圓滿竣工,保證數據真實,稅收資訊化建設在“十三五”期間進入大跨越發展階段。
依託資訊化技術和稅收大數據,稅務總局深入推進電子稅務局建設,構建稅收徵管新模式,實現管理服務再創新,徵管效能再提升。南韓榮將其概括為兩方面:
其一,徵管創新,事前向事中事後轉變。
“納稅信用被降級的代價太大了。”江西某裝備有限公司因未按規定期限納稅申報等原因,2019年被評定為D級納稅人,不僅在辦理銀行貸款時碰壁,更是直接影響到企業經營,公司負責人感慨萬千。
2014年10月至今年8月底,稅務部門累計公佈3.6萬件“黑名單”案件。
失信者吃到苦果,更多守信者嘗到甜頭。“單次就可領取3個月的發票用量,太方便了。”新餘東亞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建新介紹,公司憑藉A級納稅信用,順利取得了500萬元的信用貸款,上半年汽車銷量也較去年同期上升5%。
2020年全國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顯示,納稅信用等級最高的A級企業數量大幅上升到172萬戶,較去年增加46萬戶,增長37%。
其二,效能提升,線下向線上轉變。
稅務總局2015年起實施的“網際網路+稅務”行動計劃,不僅提供了更加便利化的網上服務,同時也推動了徵管效能的大幅提升。其中,與市場主體密切相關的增值稅發票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2015年以來,稅務總局逐步試點推廣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對便利納稅人、提升稅收治理能力和社會電子化水準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8年8月,深圳國貿旋轉餐廳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目前區塊鏈電子發票已惠及民生政務、公共交通、金融保險、房地産等上百個行業。數據顯示,深圳市區塊鏈電子發票註冊企業已近2萬家,總開票量已超2800萬張。
2020年3月,稅務總局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開通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版),並陸續向全國推廣。新辦納稅人還可免費領取稅務UKey,直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與普通發票。
2020年9月,稅務總局選擇部分地區新辦納稅人開展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改革試點,年底前將基本實現新辦納稅人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
提升“服”的水準 增強獲得感
在福建,省稅務局利用稅收大數據發現鋼材、水泥等産業發展堵點,提出相應建議。省發改委與工信部門據此分析,著力暢通産業鏈,推進庫存積壓嚴重的鋼材水泥重點企業“滿血復活”。在上海,稅收數據分析結果已成為財政金融部門落實幫扶措施的強力外援。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稅務部門已累計向市政府普惠金融項目提供數據2.17億余條,570家中小微企業因此受益,獲得4.3億元貸款支援。
今年3月份以來,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加速回升,經濟增長逐步由負轉正。其中,稅務部門給市場主體降本減負的精準發力功不可沒。
服務水準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和滿意度,也直接影響著市場主體活力的有效激發,是“放管服”的最終目的。圍繞提升服務水準,稅務部門實招頻出。
一方面,服務提質,春風行動不斷升級。
“十三五”時期,稅務部門連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一年一個主題,納稅服務水準持續提升。
今年“春風行動”中,各地稅務部門持續在辦稅流程上做減法。“一站式辦理”服務的春風讓辦稅效率更優、流程更簡。在福建,三明市明溪縣稅務部門與當地20多個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從業務聯辦、宣傳輔導、監督檢查等方面開展合作,為納稅人織就了一張部門協作縣域網。
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許正中表示,“十三五”期間,隨著稅務部門“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和稅收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不斷提升,獲得感不斷增強。
另一方面,服務增值,群眾獲得感日益增強。
推進納稅信用增值,推行稅銀互動並不斷擴圍……“十三五”期間,稅務總局推出了一項項增值服務項目。
“現在我們的營業已經恢復了正常,顧客也越來越多,是稅銀互動幫我們渡過了難關,保住了店裏十幾名員工的飯碗。”山東省江君府菜館的大堂主管盧玉鑫説。
受益的還有杭州佳連線械製造有限公司。今年浙江將無抵押、免擔保的稅銀互動低息貸款受益範圍擴大至M級,該公司成功獲得了200萬元信用貸款。
作為稅務部門助力金融體系更大力度支援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創新舉措,僅2020年上半年,全國小微企業就通過稅銀互動獲得貸款153萬筆,金額4959億元,同比增長65%。
“‘十四五’要繼續深化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和落實優化營商環境五年工作方案,促進稅收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