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潮涌,東方風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上海考察調研、出席重要活動,5次參加全國人大上海代表團審議,作出重要指示,交辦重大任務,賦予重大使命,希望上海“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發揮開路先鋒、示範引領、突破攻堅的作用”。
奮楫者先,勇為者成。十年來,上海稅務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部署,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服務國家大局,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在上海這座充滿創新活力的國際大都市奮勇爭先,砥礪前行。
勇當改革創新的先行者
十年間,上海的成績舉世矚目:
2021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4.32萬億元,位列全球城市第四位;經濟、貿易、航運、金融“四個中心”基本建成,科創中心形成基本框架;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
在上海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裏,稅務部門奮力推進稅收現代化,稅收事業沿著高品質發展的軌道闊步向前。
——稅制改革的“探路者”。2012年1月1日,經過近兩年紮實的調研論證,上海率先推開交通運輸業(除鐵路運輸)及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當年,上海第三産業産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一舉突破60%,試點納稅人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達94%,吸納新增就業人數近15萬。僅半年後,營改增試點地區逐步擴大,這場被稱為“中國稅制分水嶺”的重大改革漸成燎原之勢……“
從全面實現營改增到近年來進一步減稅降費,中國十年來的稅收政策及其變革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亞太區稅務及關務總監楊雪蓮女士表示。
——創新求變的“突破者”。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這塊全國改革創新的試驗田中不乏稅務部門的成果:2014年,“辦稅一網通”在此試點成功,自此拉開了涉稅事項網上辦理的帷幕,次年逐步在全國稅務系統推廣;2015年—2017年,出口退稅無紙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先後試點成功並推廣,出口退稅辦理時間壓縮40%;2021年起,發票電子化(金稅四期)試點工作和精細服務專項試點工作如火如荼,取得實效。
“企業能深切感受到這些變化帶來的高效、便捷、友好,我們對中國未來發展更有信心!”德莎膠帶(上海)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財務總監黃家樂表示。
——産業發展的“助推者”。聚焦上海五大中心建設,不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精準釋放稅惠紅利。2015年全國首創開辦企業“一窗通”網上服務平臺,此後新辦企業越來越便利;2021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730多億元,研發費加計扣除新政惠及1.8萬戶企業,辦理出口退稅近900億元,有力服務“六穩”“六保”大局。
“各類稅費優惠有效降低了高新企業的研發成本,更能激勵企業加大創新力度。”科創板上市企業、上海微創心脈醫療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總監李春芳表示。
邁入新發展階段,“服務全國”依舊是上海的重大使命。在落實好中央賦予上海的重大戰略任務過程中,稅務人始終主動擔當,衝鋒在前。
長三角區域“16+10”稅收措施支援體系推進落實,今年又進一步推出加大跨省異地電子繳稅推廣力度等9條措施;自2018年起歷屆進口博覽會從未缺席,全程為參展方、籌辦方、保障方提供優質納稅服務;臨港新片區“17+10”創新徵管服務體系順利落地,今年又推出優化發票管理等9項先行先試的新舉措,與浦東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建設緊密對接,充分聯動……
不畏浮雲,方能遍覽群山;勇立潮頭,方覺長風浩瀚。大格局、寬視野、高標準,這是上海稅務一以貫之的自我要求,也是十年來改革攻堅、破浪前行的最強底氣。
打造便民利企的新高地
城市是載體,人民是主體。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期間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上下功夫。”
置身於擁有2500余萬人口、300余萬市場主體的超大型城市中,如何讓納稅人繳費人有更多的獲得感、滿足感?上海稅務人一直探索破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上海,“智慧稅務”萌芽已久。2009年,全市首臺國地稅功能合一的自助辦稅終端在虹口區稅務局第一稅務所投入使用。這只是虹口區納稅人“嘗鮮”的開始:2012年,首家“7×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廳落戶;2019年,首家智慧辦稅服務廳誕生;2021年,首個5G商圈社會共治點啟用……
線下辦稅體驗越來越智慧化的同時,“網路”也在不斷拓寬:310項稅費事項實現“一網通辦”,154項高頻稅費事項機器自動審核、即時辦結;14項場景式“套餐辦”稅費事項接續推出;全國首創依託“一網通辦”平臺精準推送稅費政策及解讀,實現“政策主動找人”;率先推出“十七”稅(費)種綜合申報,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跨省辦理……
智慧、高效、便捷、精準……十年來,“智慧稅務”隨著便民辦稅的春風不斷“播種開花”,功能更整合,效能更強大,已然成為上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嶄新名片。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如何匯聚合力進一步延伸納稅服務觸角,上海稅務人很早就開始了實踐。
2013年,在長寧區古北市民中心,稅務部門舉辦了一個“稅務茶座”,邀請街道企業面對面暢談個性化訴求。十年間,“稅務茶座”升級為全區38個全天候服務的“蒲公英”樓宇稅收服務站。多個辦稅事項“進駐”,雙語諮詢、個稅掌上辦等一系列個性化舉措陸續推出……全區超過2萬戶樓宇及周邊企業、28萬自然人享受著“家門口”的納稅繳費服務。
“疫情期間,我們從服務站成功取到550張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對企業而言意味著5個億資金的回流。”昂高化工(中國)有限公司財務王義剛介紹。
最新國內營商環境評價結果顯示,上海稅收營商環境提升至全國第三,繳納稅費時間指標以滿分成為全國最佳表現。
誓為紅色基因的傳承者
改革攻堅,何處汲取智慧和力量?便民利企,如何扛起責任與擔當?新征程上,怎樣堅定道路和方向?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紮根于黨的誕生地,十年來,上海稅務不斷取得新成績、新突破,源自於始終將黨旗高舉在稅收工作第一線——
這十年,黨對稅收工作的領導全面加強。上海市稅務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從嚴治黨持續深化,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黨委書記的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責任“四責協同”機制建設有力推進。
這十年,政治思想教育開展有勢有力有效。上海市各級稅務機關黨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上率下“&&學”,依託上海紅色資源“廣泛學”,結合稅收業務“實踐學”,不斷引導幹部明底線守初心踐使命。
這十年,幹部隊伍持續向善向上。上海市稅務局黨委錨定“抓好黨務、幹好稅務、帶好隊伍”的目標,強機制抓基層樹榜樣,先進典型持續涌現;“人才工程育俊傑”機制體系不斷豐富完善,形成以40名領軍人才、633名專業人才、886名骨幹能手為主的人才“金字塔”,在稅務總局組織的歷次練兵比武活動中屢屢取得優異成績。
在持之以恒的學習中滋養初心,在急難險重的挑戰中淬煉黨性。上海稅務廣大幹部職工在一次次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踐行著初心始發地的莊嚴承諾。
今年3月,上海突遭新冠肺炎疫情襲擊。適逢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在即,空前艱巨的遭遇戰前,稅務人迎難而上,無畏向前。“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守護上海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上海市稅務局黨委發出強力號召。
系統內710個黨支部9000余名黨員幹部聞令而動,多支志願者團隊第一時間集結奔赴社區防疫一線,居家幹部工作之餘與街鎮居委並肩戰疫;全域靜態管理下為保障稅收工作不斷不亂,無數幹部職工舍小我為大我,有的連續駐守單位70余天未能歸家,有的不幸染疾入住方艙依舊連夜工作,有的徒步兩小時返回單位支援駐守同事……
大上海保衛戰決勝之時,全體稅務人交出了一份有分量的成績單:4月1日—6月30日,辦理留抵退稅700多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辦理新增減稅降費近400億元,辦理緩繳稅費140多億元;涉及500多萬人的個稅年度匯算在最後一刻成功“衝線”……
黨旗引領,稅徽方能愈加閃耀。上海稅務正不斷從來時路上汲取力量,逐漸錘鍊成一支敢打硬仗、善打惡仗、能打勝仗的“鐵軍”。
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上海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馬正文表示,奮進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中,上海稅務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稅務總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立足於服務上海高水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實踐,努力爭當全國稅收改革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奮力創造稅務新奇跡,譜寫稅收事業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