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惠政策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不僅節約了資金,更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上海稅務部門聚焦以稅惠農、以稅助農、以稅興農,送政策、送服務,在廣袤田野奏響春耕備耕進行曲。
滋養“皇冠”苗 瓜田鋪就致富路
在上海市金山區的一處瓜棚裏,一株株長在穴盤裏的“小皇冠”瓜苗葉嫩莖粗、長勢喜人,瓜農正忙碌地為這些小傢夥翻苗補株,保證出苗率。
金山“小皇冠”果皮極薄,爽口多汁,瓜香濃郁,是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和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合作交流的重要成果之一。據上海德昕蔬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鄭金永介紹,現在正是金山“小皇冠”育苗的關鍵時節,苗期、苗情、溫度、水分每一環都馬虎不得。“從選種到育苗、授粉、培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按照標準化模式進行管理的。”
鄭金永表示,合作社種植西瓜已經有十幾年了。從最開始的散裝種植到後來的規模經營,從靠天吃飯到科學種養,鄭金永見證並親歷了在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援下,瓜農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去年我們種了100畝‘小皇冠’,僅自産農産品免征增值稅一項政策就減免了不少錢。今年剛開春,稅務部門就帶著稅費政策清單到棚裏宣講,讓大家心中有底、辦稅不愁。”鄭金永説,合作社今年已打算在黑津、彩虹等新品種種植上加把勁,讓消費者體驗更多來自金山的“甜蜜”。
風吹稻飄香 綠鏈串起振興夢
松江大米,米粒飽滿、晶瑩透明,煮出來的米飯黏而不膩、軟香略甜,是滬上第一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的大米品牌。松江區葉榭鎮是松江大米的主要産地之一。眼下,正值春耕備耕的時節,不少農戶正在搶抓農時,翻耕、播種、施肥,田間地頭一派早春忙碌景象。
“公司採取‘種養結合’的水稻種植生産模式,以有機發酵豬糞肥灌溉農田,豬壯糧多的同時,也讓農産品更添綠色。”上海松林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雪蓮表示,近年來國家十分重視農業科技發展,在政策上給予了諸多扶持,公司對養殖場進行了升級改造,形成了“生豬+大米”綠色生態迴圈産業鏈。
王雪蓮介紹,改造後的養殖場,廢棄物經過管道均流入收集裝置中,經厭氧發酵,産生的沼氣可供發電,沼液則由管道輸送到附近農田用於肥田,沼渣則被收集至靠東側的專用機械中,製作成農用有機肥。經過測算,種養結合可以使農田化肥使用量減少30%以上。目前,1.5萬畝“松林牌”松江大米獲得綠色食品證書。
“稅惠政策為企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不僅節約了資金,更為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自2024年以來,公司享受自産農産品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減免稅額超4000萬元。”王雪蓮説,“稅務部門還為我們制定了個性化‘助農套餐’,定期到府做政策解讀和辦稅輔導,幫助我們了解農機購置、灌溉減免等多項稅收優惠,解決我們在申報填寫、發票開具等方面的問題,讓我們在發展農業的道路上更加得心應手。”
賦能智慧耕種 農園煥新繪春圖
在上海市青浦區現代農業園區的千畝水稻田間,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插秧機正以釐米級高精度路徑勻速行進,精準完成精量播種、側深施肥一體化農業作業;半空中,無人機群對病蟲害區域實施靶向噴藥;物聯網基站實時回傳土壤情況與作物長勢數據,雲端平臺同步生成科學種管綜合解決方案……這幅“無人化農事”的科技畫卷,正是上海聯適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生態智慧農場標桿場景。
聯適導航依託北斗導航、5G、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在青浦建成超1300畝智慧農場無人化試驗基地,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數據顯示,無人化農場可使田間用工減少50%以上,作業效率提升20%,土地利用率提高1—1.5%,同時實現節水15%、肥料減耗15%、農藥施用減少20%,帶動作物增産超5%,在降本增效與綠色發展方面都有了顯著成效。
目前,聯適導航參與和創建智慧農場版圖已覆蓋全國超200個,技術方案輻射全球70余個國家和地區。企業持續加碼研發投入的同時,稅惠政策也同樣為其保駕護航。據了解,2024年聯適導航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達5400萬元,這樣一筆資金保障讓企業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核心技術的攻堅與新産品的研發之中,為企業的技術突破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