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热词:
上海城市精神: 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2021年7月27日)

发布时间:2021-07-28 16:15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上海电视台:今年7月1日施行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立法出发点是什么?有哪些亮点?相对哪些重要改革举措起到保障作用?

  马春雷:“一网通办”改革已经实施3年了,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成功经验需要总结,同时也有一些制度性障碍需要破除。这就是现在立法非常重要的出发点,我们要通过立法把“一网通办”改革经验和发展思路固化下来,从而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一网通办”改革向纵深发展。

  《决定》大概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明确了“一网通办”由政府主导变为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是《决定》的一大亮点。以往,我们围绕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从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规定,更多的是对各级政府开展“一网通办”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政府以外的其他部门没有更多的约束,这次《决定》的出台,从地方性法规层面,明确了“一网通办”除政府主导外,希望整合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是《决定》固化了“一网通办”改革的成功经验。《决定》不长,一共只有16条,2000多字,但它立足解决“一网通办”改革实际问题,既明确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机制,也对重要任务、创新工作和保障机制等作了具体规定。特别是把我们的改革亮点作为制度性安排,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加以固化。比如“一网通办”“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要求:在线上,推行“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在线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综合窗口服务,从“进一门”到“进一窗”。

  还有,我们立足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重塑,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老百姓非常有获得感的就是“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每个人在办事过程中都会有很好的体验。

  三是拓展“一网通办”改革领域。推进“一网通办”服务过程中,围绕个人事项和企业经营全周期的服务,提出了18大领域、97个应用场景,构建起了“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明确“随申码”作为本市个人以及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数字身份识别码,推广“随申码”的社会化应用,实现一码通办、一码通行。依托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提供个性、精准、主动、智能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决定》中“一网通办”改革各项工作落实。

 

  解放日报:现在大家越来越多在手机上使用应用,请问“一网通办”在移动端应用的情况怎么样?“随申码”是大家出入很多场合都会用得到的场景,“随申码”目前应用场景有哪些?之后会不会有进一步的拓展?

  朱宗尧:“随申办”是上海“一网通办”移动端的平台,现在“随申办”有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目前“随申办”上能办的事项每周都在变化,都在增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和市民到政府办事,移动端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关于“随申码”,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当中明确要求,本市推广“随申码”社会化应用。“随申码”作为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数字身份识别码,我的理解就是“数字名片”。“随申码”虽然产生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但是在支撑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时,应用领域也不断在拓展。“随申码”具有“在线、实时”等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展码应用。“随申码”作为本市个人和企业可信身份凭证及数字名片已经成为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具。

  “随申码”累计使用超过37亿次,用码人数超过5400万人。从“随申码”名称看出来,我们最早没有叫健康码,我们认为健康码只是它的功能之一,还有很多方面的功能。“随申码”在疫情防控需要“通行”功能以外,已经应用到了以下场景:

  在健康医疗领域可以替代社保卡。在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大力推进下,扫“随申码”即可看病就医,全市400多家公立医院上线应用,累计服务超过1800万人次。今年上线了扫“随申码”可以在药店医保购药结算,已覆盖全市1442家医保药店。在药店购买“退烧止咳药”和特殊管理药品时,可使用“随申码”扫码进行实名登记。

  在交通出行领域,可以替代交通卡。在市交通委推动下,“随申码”已集成公交、地铁展码功能,“随申办”APP成为唯一一个集成公交、地铁出行码的移动应用,公交场景累计使用463万次,地铁场景累计使用633万次。

  在文化旅游领域,可以替代读者证、身份证等。上海图书馆实现了进口闸机直接扫“随申码”入馆,信用免押金办理读者证等。本市五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实现 “随申码”预约入馆。花博会期间,实现“花博会”扫“随申码”入园。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随申码”在身份认证、资格核验方面功能和便捷使用的优势。一是推进“随申码”与多卡、多证的融合应用,在更多的领域,推进“随申码”可替代实体卡、实体证的应用。二是持续拓展和深化各类“随申码”场景应用。推广“随申码”在医院内全场景、全渠道的应用,实现预约、挂号、付费全流程数字化,助力市民便捷就医。推进“随申码”和公交、地铁码“三码融合”,加快实现“随申码”在地铁、公交、轮渡、市域铁路等“一码通行”。拓展本市酒店“扫码”快捷入住应用场景。打造学生校园生活的“一码服务”场景等。

 

  新民晚报:市民在办理一些政务服务特别是证件业务时,经常要用到个人的头像照片。市公安局正在推进证件照片“一次采集、多次复用”的实事项目,能否介绍一下项目进展情况,为市民群众带来哪些便利?

  范宏飞:证件照片“一次采集、多次复用”(也就是“统一照片库”),是今年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目前已初见成效。之所以要建设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市民群众在办理不同证件业务时,需要重复拍照这样一个堵点问题。大家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我们在办理证件业务时,往往需要专门到现场拍摄头像照片。以前,由于各类证件照的尺寸规格、拍摄标准、采集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市民每办一次证件就要重复拍照一次,照片无法进行复用。

  现在,我们通过搭建统一照片库,可以自动归集市民在办理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证件业务时拍摄的头像照片,而且自动裁剪生成不同规格证件照片予以保存,方便市民后续在办理其他证件业务时可以随时调用,或者自行下载使用,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复用”。

  在具体应用场景上:一是在线下应用方面,市民到公安窗口办理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证件业务时,可以通过“随申办”移动端扫描窗口张贴的统一照片库的二维码查看照片,如果有照片你自己也感觉满意的,选择调用并且通过审核,就不需要再重复拍照了,可以直接到窗口办理证件业务;

  二是在线上应用方面,市民在“一网通办”PC端、“随申办”移动端上办理出入境证件时,可以直接选择调用照片,不需要再到窗口重复拍照。另外,市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用到照片时,也可以打开“随申办”在“我的照片”专栏中查看、下载、打印本人的照片,非常方便。

  今年1月开始试点以来,统一照片库已经累计归集照片8000多万张,调用28万余次,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优化、拓展和完善统一照片库,在应用场景上,我们选取了部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区行政服务中心,来试点其它政府部门调用统一照片库的业务场景(如“医师证”“护士证”“就业失业登记证”等)。在应用渠道上,我们在派出所的综合自助机上开发统一照片库的调用功能,方便老年人等不习惯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使用。在应用范围上,我们正在推动长三角区域公安统一照片库的建设和一体化应用,让长三角地区的居民在办理证件业务时,都可以享受到“一次拍照、多次复用”。

  总之,统一照片库这个项目能给市民群众办事带来很多便利,我们也会持续把这个实事项目做实、做优、做细。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行业从业人数比较多,流动数量比较大,市交通委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有没有提出哪些举措更加方便优化企业和市民服务?

  刘斌:近年来,市交通委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和“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和“快办”转变。一是推进全程网办和自动办理,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交通行业流动性强,驾驶员们一直在路上跑运输,为方便他们办事,我们大力推进全程网办。目前,全委89%的审批业务情形实现了全程网办。今年上半年,全程网办办件数31.2万件,占总办件数81%。

  我们还相继推出了13个自动办理和自动预审事项,为申请人提供“随时随地可办且即刻办成”的7×24小时全天政务服务。如危货从业人员变更服务单位事项,申请人只要网上提交申请,系统核验后会自动完成审批,办理时间从原来的半天甚至一天缩短至几分钟。该事项自去年7月份上线以来,已办件1.8万余件。

  二是精简办事材料,减轻企业群众办事负担。根据“两个免交”工作要求,我们按照电子证照、数据核验等减材料方式抓紧落地。目前,市区两级交通部门共实现2050份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免于提交。

  同时,我们还根据交通行业事项办理特点,进一步拓展减材料的方式。如在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30余种补证业务时,为节省申请人前期到报社刊登证件遗失公告的时间和费用,我们将证件遗失声明嵌入申请表,通过门户网站集中发布证件遗失公告。该措施实施以来,共发布各类证件遗失公告6754件,累计为申请人节省登报费用84万余元。

  三是聚焦业务流程再造和“好办”“快办”服务,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度。去年,我委推出“出租汽车驾驶员一件事”,将公安部门的背景核查与我委的考试、发证等业务流程进行整体再造,实现全程网办,零材料提交,申请人还可从全市“统一照片库”获取电子照片,节省了拍照费用。该“一件事”自去年10月份上线以来,已办件3.7万余件。

  今年,我委会同相关部门推出“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和“船舶开航一件事”,预计于9月份上线。我们还选取“道路货物运输(除危险货物运输)道路运输证新增、变更”等9个事项、“租赁汽车车辆营运证核发”等8个事项分别作为“好办”“快办”事项。这17个事项年办件量约36.6万件,拟通过改革让申请人少提交材料73%,少填写申请表格字段74%,进一步提高申请人网上申报的一次成功率。相关改革举措预计于10月份上线。

 

  新华社:前不久中央专门提到“一业一证”,请介绍一下“一业一证”带动政府内部流程审批改革的情况?

  马春雷:“一业一证”改革的核心是把企业准营所需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成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这个过程意味着,政府管理要从原来的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进行转变。这种转变对于政府部门职能整合将是革命性的变化。

  这种转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推动部门职能整合。围绕国务院批复的首批31个改革试点行业,积极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将25项国家级事权委托给浦东新区进行办理。同时,推动市相关部门29项市级事权下放到浦东新区。事权管理的审批是分层级的,有的在区里批,有的在市里批,也有国家层面上的。可以实现国家、市、区三级事权整合在一个区域中,在浦东新区实现跨层级整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第二,推动业务流程重塑。“一网通办”总门户上已经开通了“一业一证”服务专栏,各个区行政服务中心也开设了“一业一证”专窗,实现“一口受理”行业综合许可证的申请。内部通过数据整合共享、业务协同办理等优化审批流程,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手续办理过程中,基本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第三,推动机制体制的优化改革。我们建立了由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的审批管理服务机制。主要是为了破解部门职能交叉、信息不通、协作不畅等以往的“老大难”问题。每个行业牵头部门都制定“一业一证”改革细则,统筹推进行业综合监管执法和监管场景建设,从而真正实现“一件事”一揽子解决。

  

  澎湃新闻:最近几年,税务部门在大力推进网上办税为企业带来很大便利,请问目前这些改革具体成效如何,改革重点在哪里?

  李俊珅:自2018年本市部署推动“一网通办”以来,市税务局始终紧扣“一网通办”工作要点和重点,聚焦市委、市政府“不见面办理”和国家税务总局“‘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的工作要求,坚持以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大力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更加突出运用科技和数据赋能,取得一定成效。

  截至目前,本市共上线“一网通办”税务事项309项(含子项),其中“不见面办理”289项,占比93.5%;“零材料提交”202项,“无人工干预”178项。今年上半年,“一网通办”税务事项共办理701万笔,同比增加71%;税务事项全程网办率为97.8%,纳税申报网办率超过99%,全市超过85%的发票通过专业配送免费直达企业,可以说,“非接触式”办税、“不见面办理”在上海已经成为常态。

  市税务局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度改革,重点做好了以下三方面:一是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税务部门市级许可事项,办理时限较原承诺时限减少63%、区级事项减少73%。推行涵盖11个税种的综合申报,实现“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从今年8月1日起,我们将推出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附加税费申报表整合,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填表负担。

  二是提升办税缴费智能化水平。建立动态信用评价和动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纳税人缴费人实施分类服务和差异化管理。积极探索“AI+一网通办”项目,推行“好办”“快办”服务。运用电子证照库,将59个事项、106份资料纳入“两个免于提交”,纳税人出示电子证照后即可办税。

  三是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全面接入市政府“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三个全覆盖、全流程闭环管理。通过数据共享,支持“普惠金融”等重点项目,为本市公共服务数据共享提供了税务支持。

  中办、国办今年3月24号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为现代化税务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市税务局将以“建设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为总体目标,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加快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切实提升办税缴费体验度和满意度。

 

  文汇报:各个区都在推进“一业一证”改革,长宁区有哪些特色做法和亮点?

  杨元飞: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长宁区在市政府办公厅指导和关心下,也在全力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截至7月20日,已颁出行业综合许可证109张,范围涵盖餐饮、药店等11个行业,数量在全区中属于前列,我们工作中不仅追求“量”的增长,还要追求“质”的提升。

  一是强化改革试点制度保障。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试点的实施办法》(明确“七个一”改革任务,即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同核查、一网办理、一证准营、一体管理)。同步推行“一业一证”改革行业清单管理制度,动态调整相关行业清单。目前第一阶段11个行业、46项事项,逐行业制定《综合许可要素流程指引》以及《办事指南》。创新推出“送证上门+集成式开业服务指导”的颁证模式。

  二是推进审批流程优化再造。率先探索审批监管制度标准。一方面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实现智能填表,另一方面涉及行业综合许可相关部门要开展并联审批。主要目的是降低相关办理时间。通过改革试点,药店、饭店、便利店等行业较改革前办理时限压缩81%、62%、58%。申请材料精简76%、27%、43%。

  三是加强服务监管系统集成。我们既向前端拓展,实现“一同核查”上门服务;也向后端延伸,将日常监管纳入“一网统管”,发证完成即派单生成,各个街镇在得到派单之后2个工作日就上门提供服务。聚焦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和个案处理三个维度,积极探索与“一业一证”改革相匹配的事中事后监管治理,推进11个行业全量证照信息的到期前“双向提示”功能,既向市场主体进行提示,也向监管部门推送提示信息,到期前进行友情提示并同步发送至街镇,可以上门提供便利服务。深化与企业高频证照变更联办项目等“一件事”无缝衔接。

  下一步,长宁区将根据市政府要求,进一步聚焦改革创新立足长宁发展定位及产业优势,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等业态中进一步探索“一业一证”“25+X”的改革。我们将在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过程当中,进一步推动行业综合监管跨省通办和跨区域许可等相关便利制度的落地,进一步形成新一批长宁“一业一证”新经验和新案例。

 

  文汇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从物理变化向化学反应的转变,请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什么?

  马春雷:关于怎么使得“一网通办”从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的转变,这个问题我们还在探索制度性安排和工作推进过程中。我认为应该是两个“整”:第一个是整体政府,第二个是数据整合,这两个方面是实现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最重要需要做的工作。

  从整体政府角度来说,政府分工很细,部门有分工、职能有差别,但是在“一件事”上,企业、老百姓只知道找政府,你要分那么多部门、跑那么多机构,他搞不清楚。在这方面要实现政府部门之间、不同层级部门之间可以跨层级的整合,把职能、权限集中到一块实现协同,从而在跨层级、跨部门的办事过程中、审批过程中给企业老百姓更多便利。

  从数据整合角度来说,现在数据烟囱要打破,数据孤岛要打通。大量数据特别是公共数据分散在很多部门当中,怎么能够让数据真正整合起来、集成起来?这是“一网通办”正在做,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这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重点工作,几乎每个星期都在研究这个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确实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突破。真正让公共数据通过系统的集成和整合,让办事的公众、让企事业单位真正共享共用这些数据。这可能是现在实现转化过程当中需要突破的两项工作。

 

  人民网:去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开展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请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长三角“一网通办”提供哪些同城服务?

  朱宗尧:长三角地域相邻、人缘相亲,经济社会交往频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长三角“一网通办”作为今年16项民心工程实事加以推进。在推进机制上,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三年发布长三角“一网通办”年度工作任务,三省一市组建工作专班,联合攻关,合力推进。

  长三角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进跨省在线开具证明。围绕四地开具频率最高的“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和“户籍事项证明”,统一证明式样和开具流程,引入电子印章技术,方便群众“零跑动”线上开具,无需再回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办理。

  自2020年10月份上线以来,已累计跨省在线办理30余万件,减少群众近60万次跑动。推行“多地联办”服务,避免群众跨省市来回奔波。推出“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迁移”“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引进人才申请落户”等落户人员跨省户口网上迁移服务,推动户口《准迁证》、《迁移证》等纸质材料电子化,实现相关数据材料网上流转和互信共认,申请人只需在迁入地派出所申请办理,无需群众在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来回跑。自2020年底上线以来,已有2.2万名群众享受到这项改革便利。推进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上海市、浙江省全域、江苏7市、安徽省本级四地实现双向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平均办结时限4.9个工作日,单笔最短办结时间仅为3分钟。推进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三省一市统一公积金购房提取业务标准,实现居民异地购房公积金提取零材料、网上秒办,自今年5月上线以来,8个试点城市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人数1567人,提取金额超4000万元。

  三省一市联合推进长三角区域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四地政务服务APP亮证扫码,实现电子身份证入住宾馆,电子驾驶证、行驶证、交通运输证等路面扫码核验。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在执法管理场景实现互认应用。沪苏浙皖公安机关签署电子驾驶证、行驶证互认协议,四地驾驶员只要能够通过四地政务服务APP出示本地区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免于提交实体证件,已累计亮证应用约450万次。

  电子身份证在社会化场景实现互认应用。推进四地电子身份证在长三角区域宾旅馆住宿登记场景互认应用,长三角居民只要能够通过四地政务服务APP出示电子身份证,无需提交实体身份证,就可以在长三角区域宾旅馆快捷办理入住登记,已累计应用50余万次。

 

  下一步,我们将推出更多高频服务上线,让长三角区域企业群众享受更多“同城服务”。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号 电话:021-12366

网站标识码:bm29090019 沪ICP备19025643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5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