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区税务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守卫基层、社区一线,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将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口罩车间的税务“临时工”
53岁的共产党员何彩英,是区税务局第十七税务所的一名税务干部,前些日子成了上海盛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口罩车间的一名“临时工”。
那一日,顶着郊区凛冽的寒风,何彩英准时来到工厂门口打卡报到。测量体温、穿戴特殊工装,工人们鱼贯进入生产车间。由于没有专业技术,她被分配到的工作相当简单,只有两个步骤——分装口罩、装箱。几个不断重复的机械动作,一干就是4个小时,没有片刻休息。一个班下来,她感到腰酸背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每天在媒体上关注疫情消息。防疫一线的人和事,时刻牵动着她的心。“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啊,要是能做点儿啥就好了!”她总在念叨。
1月27日,大年初三。何彩英在自己税务所辖区内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微信群看到了一条信息:“紧急求援:现在上海奉贤区需要300个工人,投入到这次防疫物资的生产,紧急!”甚至来不及仔细看完全部内容,何彩英便激动地在群里报了名。
“当时全家人都支持我的行动。”她说,“唯一有点担心的就是,我完全不了解制作口罩的工艺,可不能越帮越忙,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负担啊。”
来到工厂后,何彩英遇到了很多和她一样的志愿者。“没想到会因为这场抗疫阻击战而与这群可爱的陌生人结缘。他们之中有党员也有群众,有公务员也有企业职工,大家在同一个声音的召唤下走到一起来,那就是‘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经过短暂高效的技术培训,“临时工”上岗了。枯燥单调的重复劳动,再加上不熟练,特别容易疲劳,但没有一个人中途停下休息。大家都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虽然彼此无语,但一个默契的眼神,都使人内心安定、充满力量。
何彩英说:“这些日子,我的同事有的在社区参与防疫宣传,有的在协助街道挨家挨户排摸情况……我们税务人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虽然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冲在第一线救治病人,但都愿意尽最大的力量,为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军转干部成了“喇叭书记”
“居民朋友们,1月12日以来如果您有离开过上海的情况,请第一时间到居委来登记,谢谢配合…” 前段时间每天都能见到一个人拿着喇叭在小区里到处走。
已经快50岁的刘雁华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军转税务干部,响应号召的他,第一时间报名加入了志愿大军。奉浦街道作为奉贤的主城区之一,来自各地的人们聚集在此,加之春运,在这非常时期,街道立刻启动一级响应,组织了“喇叭书记”队伍。“其他志愿者岗位因为工作量的原因都要求不超过40岁,但我还是想出一份力。”“喇叭书记”们的任务是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开展宣传活动。不管天气如何,每天要根据社区安排录播不同的内容,在各自的负责区域里上、下午各宣传一轮。“这算什么苦!只是带着喇叭走一走而已。”刘雁华轻描淡写地说道,”大家要是通过喇叭听到一些有用的防疫信息那就最好了。”
支部书记的“一线日记”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严肃紧张。在这个关键时期,作为党支部书记,我第一时间带头向社区党组织报到,主动请缨志愿一线,只要组织有需要,理应随叫随到。
2月1日。今天天气特别的好。8点不到,我来到金海街道龙潭社区居委协助全面排查工作,在居委周书记的安排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排查工作。通过电话耐心询问社区居民近期是否离沪、近期是否已经回沪、通过什么交通工具、家中是否有外地来沪人员以及家人体温是否正常,并认真做好登记。这时,一位居委干部给我递上了两盒喜糖,原来她就是1月31日新民晚报报道的在疫情面前主动取消婚礼的“最美的新娘”——居委干部袁佳怡。我对她说“居民都说你是最美的新娘,名副其实。”
2月2日。我再次来到龙潭居委,今天的活主要是参与居民口罩预约登记,上门发放回沪情况登记表。口罩是居民当前应对疫情的重要工具,听周书记说,昨天晚上有的干部做准备工作到深夜,现场居民的理解和配合也感动了我。两天来的志愿服务来回奔走,虽然自己嗓子也有点哑了,但我深感居委工作不容易,他们是逆行者也是守护者。从内心讲,我愿意与他们一起继续战斗,但明天是复工第一天,新的岗位需要我。临走时,我对小袁和小周说,“你们的精神和故事,我会讲给我的同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