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热词:
上海城市精神: 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北京国税:营改增引发连锁效应,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17-03-16 09:37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税制改革的每一步,都彰显着国家治理的新高度。营改增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我国税收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是实施结构性减税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助力供给侧改革、撬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支点。2016年5月1日,营改增由部分行业试点转向全面推进的“集结号”嘹亮吹响,全面推开近10个月以来,带来了一系列利好效应,以税收的“减法”换来了企业效益和经济发展的“加法”。

  企业减负促改革,释放“减税效应”

  北京国税局局长李亚民表示,“本次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企业减税降负,让企业轻装上阵,增加发展后劲。”

  自2016年5月全面推开营改增以来,减税降负效果持续显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申报期,北京纳税人累计减税达297亿元。

  北京西贝万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西北民间美食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在北京有16家分店。“营改增实施后,我们的税额降幅高达84%。这相当于国家每年给我们让利超过一千万元,让我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董事长王龙龙高兴地说。

  得到实惠的不只是生活服务业企业,北京侨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建委系统建筑装饰行业的重点企业。营改增后,截至2017年1月底,该公司税额减少了327.5万元。法人田京东告诉记者,“我们公司经历了2012年9月和2016年5月两轮营改增,每次改革都为企业减轻了税负,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现在企业发展势头强劲,运行状态良好。”

  据统计,全面实施营改增后,北京市四大试点行业纳税人自身减税151.4亿元,税负下降14.2%。分行业来看,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分别实现减税8亿元、13.4亿元、32.7亿元、97.3亿元。加上前期试点行业,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共有89.7万户纳税人完成了营改增税制转换,总体税负下降28.1%。

  记者了解到,为引导营改增纳税人尽快适应新税制、获益新税制,北京国税局站在服从大局、服务大局的高度,紧紧围绕税务总局推出的营改增服务硬举措,持续深入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切实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释放出了营改增减税利好效应。

  ——强化“宣传力”,培训辅导出实招。建立营改增热点问题24小时响应机制,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政策宣传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的政策培训方式,累计编写辅导材料89万字,组织培训2000余场,培训50余万人次,制作营改增“码上学”二维码231个、宣传动漫及公益广告53个,并通过12366热线解答纳税人营改增问题近10万个,及时帮助纳税人熟悉政策,认识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有效增进了首都纳税人对改革的认知、认可和认同。

  ——强化“协调力”,深化合作促共赢。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与北京市地税局积极统筹、深入对接,全面深化在税收征管体制、信息共享机制等多领域的协作,健全营改增联席工作机制,制定《征管业务衔接方案》,并联合成立二手房交易和个人出租不动产增值税委托代征工作组,确保委托地税代开增值税发票、代征增值税“双代”工作顺利开展。打破纳税“多头跑”、政策“多口径”藩篱,实现国地税“一窗通办”。

  ——强化“落实力”,优化服务重实效。探索建设国地税“一窗式”服务、错峰预约纳税申报,在18个区局增设营改增临时办税服务厅,设立340个办税窗口、38个办税绿色通道,积极构建高效便捷的纳税服务体系。依托“互联网+”,率先在18个区局内实现了375个办税事项的“全市通办”,率先打造“能问、能查、能看、能听、能约、能办”的“六能”型服务平台,并积极引导网上办税,开通网上办理营改增手续平台,设立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线上线下一体贯通的营改增办税绿色通道。

  ——强化“分析力”,动态跟踪提效能。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从宏观与微观、行业与区域等维度,多层面分析改革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密切关注试点行业纳税人税负变化情况,建立“动态管理、专人负责、逐月跟踪税负变化情况”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分类辅导力度,分行业、分层次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并组织业务骨干对重点税源企业逐户上门辅导、专项辅导,全方位了解企业经营、进项税额抵扣等情况,促进营改增政策全面落地、充分释放减税红利。

  惠及民生“添活力”,凸显社会效应

  税制改革和减税政策不单是“减负”,更重要的是通过“减负”调节社会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新兴业态成长,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蓬勃发展。

  王云杰是一名“80后”创业者,他创办的北京羿中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移动医疗设备及APP,营改增后,每年能够减免税款3万多元,缓解了企业资金流动压力。他表示,“营改增后,享受到了国家政策红利,感到北京市创业环境越来越好,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我很有信心”。一系列减税的“真金白银”撬动了创业创新热情,2016年,北京市新办税务登记户数27.5万户,同比增长32.9%。

  记者了解到,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改革中,小微企业收获颇丰,从过去普遍征收5%的营业税直接降为3%的征收率。北京华宇博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受益于营改增和减税政策,该企业少缴税款20万元。该企业法人周志刚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受惠者,切实感觉到了国家和政府对于小微企业的关怀,我们打算用优惠政策省下来的这笔钱,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借力国家税收优惠,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根据北京国税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累计接收营改增试点小规模纳税人18.5万户,减税10.2亿元,税收负担总体下降超三成。

  税负的下降促进了就业与再就业。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家装上市企业,品牌价值高达131.82亿元,营改增后企业投资能力明显提升,先后收购集艾设计公司、入股美乐乐家居网,快速布局家居投资领域,打造了家装上下游产业链。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营改增为企业减税超过百万元,通过利用减税收入扩大再生产,主动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目前已安置就业员工3000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职工规模,为社会就业多做贡献。

  降本增效“提动能”,彰显经济效应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和动力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全面实施营改增,减少了经济运行中的扭曲,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

  李亚民告诉记者,“营改增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税负下降。营改增后,为确保有更多的机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更高的比率抵扣进项税额,企业都尽力选择有正规资质和实力的供货渠道。这在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了解,全面推开营改增后,建筑业税负降低的最大阻碍在于“抵扣难”。不少企业反映,建筑业最主要的抵扣来自沙石、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但由于沙石料都是小企业或个体户提供的,充分取得进项发票十分困难。

  没有发票如何抵扣?营改增对建筑业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倒逼企业走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原来想过营改增之后会有变化,但真没想到变化居然这么大!”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财务部副部长张秀明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诸多变化,如果只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对营改增的感受,那就是“规范”。营改增后,该公司新开工的项目一律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合作,工程中的材料、分包、劳务、租赁均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截至2016年年底,该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达2.47亿元,真真切切尝到了改革的实惠。

  和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一样,北京侨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法人田京东也表示,“侨信装饰业务涉及全国各地,营改增后企业调整了业务流程,进一步加强管理。在选择供应商、分包商时,对其经营规模、企业信用评价、是否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等事项,着重进行考量,这有效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产品品质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营改增使企业纷纷调整和改进了经营模式,加强内部规范化建设,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传导,整个行业的抵扣链条也日趋完整,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型经济模式。

  北京建磊国际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陈爱如表示,以前建筑商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对资金支付及供应商规模未做严格把关,容易造成材料供应商与发票开具单位不一致。营改增后,建筑商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会充分考虑是否可以获得能够有效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大型材料供应商就不再处于价格劣势,建材供应市场重新洗牌和转型升级,从而打造一个完整的信用链条和抵扣链条,促进上下游企业一起进步发展。

  眉州东坡集团财务中心总经理党莉芳也表示,营改增后,眉州东坡通过分别建立农产品采购公司、常规物资集采公司以及餐饮食品生产工厂,并在采购管理上,更趋向于选择生产经营稳定、财务核算健全、企业规模较大的一般纳税人,既确保了充分取得进项发票,也保证了对供应端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让顾客吃得放心,同时为充分享受营改增改革红利、顺利实现“减负”提供了关键支撑。

  数据表明,营改增在为企业减负,使实体经济“活”起来,在加快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16年,北京市营改增企业申报跨境服务免税销售额634亿元,同比增长10.9%,显示出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参与国际服务的积极性,“北京服务”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转型升级“调结构”,形成发展效应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既要稳增速,又要调结构,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经济结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全面推开营改增以来,营改增释放出的减税红利契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要求,为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服务产业发展,提升了服务产业层次,拓展了服务贸易规模,实现了服务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数据显示,北京市五年来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不断攀升,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76.4%提高到2015年的79.8%,成为了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海底捞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的著名餐饮品牌,创建20多年来,已逐步发展为具有百余家直营连锁餐厅的餐饮集团企业。其高级税务经理陈勇对记者说:“由于产业布局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营改增对海底捞是一个绝好的经营红利。营改增后,北京地区门店增值税缴纳金额与营业税缴纳金额相比减税幅度达40%左右。”

  记者了解到,通过建立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条,海底捞在细算“减税账”的同时,正积极适应着税制环境的新变化,加快着自身转型升级的新步伐。“从2010年起,我们就提早布局产业链,将中央工厂从销售门店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企业(蜀海供应链),打通了供应链和门店之间的抵扣链条,除了自身中央工厂外,有计划地优化供应商资质,目前,海底捞北京地区95%的供应商已取得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这为营改增后顺利‘减负’提供了关键支撑。”陈勇说。

  陈勇还告诉记者,“在全社会都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我们用营改增减下来的税,用于引进人才和技术,进行食品装备的升级改造,大大提升了我们服务业的管理水平,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规模,让我们的发展有了底气,提了士气,添了动力。”

  据悉,营改增试点在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后,不仅单向拉动了服务业发展,更上下打通了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消除了重复征税,加速了产业之间的细化分工。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做大主业、做强辅业,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专业化,不断向工业服务化方向发展,进而引导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北京市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首批重点龙头企业,营改增后,中心总经理张月琳告诉记者:“我们中心的下游大部分都是工商业企业,营改增在减轻了我们服务业税负的同时,通过增值税抵扣链条,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服务业和工商业的联动发展,为将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营改增后,税制链条完善引导企业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促进了服务外包和专业化分工,有助于促进我国加工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同线同标同质”,为加工制造业创造更多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供给侧结构性减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改革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地改而求新、革而益精,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李亚民说,随着税改利好效应的不断显现,北京国税局将进一步整合办税资源,加大政策的宣传和辅导力度,逐步扩大纳税人对改革的知晓度、理解度和受益度,更好地服务首都经济实现新发展,为首都经济转型升级“蓄能”。

  来源:新华网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号 电话:021-12366

网站标识码:bm29090019 沪ICP备1902564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5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