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6日至今,静安区南京西路兴业太古汇客流同比增长超过110%,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70%;王家沙南京西路总店销售额同比增长73%——这些,与一艘大船的“靠泊”不无关系。这个夏天,静安区吸引来LV全球唯一“巨轮”路易号泊驻,打造“首展+首店+首秀”国际消费新模式,成为上海首发经济的经典案例,体现了外资投资信心,也展现了优质营商环境。
静安因商而兴,是上海乃至全国商业活跃度、消费繁荣度、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十四五”以来,静安紧紧围绕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力做强商业消费这一核心功能,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规模保持在万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中心城区首位。
特别是,以首发经济为牵引,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环境,做好消费这篇大文章。
“十四五”以来,静安引进各类首店991家,其中全球首店15家,亚洲首店16家,全国首店147家。LV“巨轮”路易号,形成展览、美食、零售“三合一”文化地标;罗意威亚洲最大精品店通过“艺术展陈+跨界联动”,打造独特零售空间。同时,新品首发首秀也呈现高密度、高频次、高能级特点,仅今年1-8月,已有160余场高能级首发活动。
首发经济为牵引,带动“乘数效应”
近年来,静安通过实施保护性开发,将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张园打造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标,西区自2022年底开幕以来,先后入驻30余个高能级首店,举办首秀首展活动超200场。首发经济牵引下,各类名牌、名品、名店进一步集聚。作为上海高端品牌密度最高区域的南京西路商圈,“十四五”以来新增国内外知名品牌600余个,总量达2800多个,其中国际品牌占比超70%,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橱窗”。同时,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支持本土品牌加快发展,目前培育在孵本土设计师品牌超500个,更多“国货之光”在静安绽放光彩。
静安增强多元融合的创新力,拓展消费场景。注重融合文旅商体展,“夜间经济”引爆人流,“谷子经济”多点开花,“票根经济”激活全域,满足消费者对独特体验、情感共鸣、文化认同等的深层需求,实现带客流、促消费、强传播的“乘数效应”。
优化消费环境,更直接的驱动力来自制度革新。“十四五”以来,静安支持和推动锦沧文华、恒隆广场等商业载体更新提升,累计改造近60万平方米,打造商业名片、消费地标。同时,持续优化消费政策环境,在上海海关等支持下,在张园设立全国首个商业中心专用型保税仓库,开展“1+3+N”保税展示交易创新试点,让国际大牌在这里“即看即买、即买即提”。为更好服务入境旅客消费需求,在南京西路商圈打造全市唯一的“离境退税示范创建街区”,实施“千店计划”,构建“5分钟离境退税便捷圈”。截至目前,静安现有离境退税商户达554家,超过全市一半,离境退税销售额和即买即退销售额分别占全市的1/2、3/4。
商业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消费“裂变”
静安注重将商业与文化、创意、展演、艺术、科技等结合,通过虚拟现实(VR)、超高清、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催生创新场景,有力带动服务消费和商品消费。除路易威登“非凡之旅”项目之外,今年4月,现象级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特别版启幕,推出“冒险灵”和“漫游灵”两种体验模式。5月,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SIX》在美琪大戏院开启中国首演,等等。
此外,静安积极拓展新型消费,打造上海静安戏剧节、咖啡文化节、静安音乐节、上海静安国际光影节、上海国际体育潮流文化节等文旅商体展联动样本。今年以来,“100%哆啦A梦&FRIENDS巡回特展”大陆首展落地静安嘉里中心,日均客流增长25%,周末增幅近50%,活动期间商场销售增幅近20%;静安嘉里中心携手泡泡玛特旗下独家IP联合打造“SNACK&SEEK玩心藏BU住”主题夏日季,全国首发快闪限定系列产品,成为热门打卡标杆地,为商圈的人气、消费带来裂变效应。创新推出“静安乐购之旅”系列活动,激活全域消费场景。区商务委积极推进“静安消费手环”工作,对多元活动、品牌联动呈现、消费数据、人群画像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进一步拉动区域消费。
面向“十五五”,静安将持续推进时尚消费创新,努力打造具有全球标识度和影响力的潮流风向标、消费集聚地,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