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質生産力成為廣受各界關注的熱詞。“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成為今年政府工作重要任務之一。發展新質生産力,是一場生産力躍遷。在浦東,政府、企業早已將新質生産力納入戰略考量。如何為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浦東政府、企業聚焦創新,包括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構建創新生態環境等,不斷厚植産業土壤,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提供重要支撐。
蓄勢:在研管線中一類新藥達700項
生命科學賽道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藥一詞更是首次進入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之中。生物醫藥産業是面向未來最有潛力和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浦東正集中力量放大優勢資源,推動産業生態和未來發展格局。
在浦東,陸續誕生了國內首個PD-1、首個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産品、首個四臂腹腔手術機器人、全球首創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劑(GKA)華堂寧等。2023年浦東生物醫藥産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共有4個一類新藥獲批上市;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産業規模3780億元,增長5.9%,全市佔比40%。
持續佈局前沿生物醫藥産業,浦東在培養基以及病毒、質粒等關鍵材料技術方面也打破國際壟斷、實現國産化替代。記者了解到,目前浦東新區現有在研管線1300項,其中一類新藥700項,處於上市申請階段的産品十余項,特別是在細胞基因等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這都將為創新藥新一輪高品質發展“蓄勢增能”。
隨著創新産品集中上市,産業空間也在加速釋放。《浦東新區促進存量産業用地提質增效若干規定》《浦東新區推進特色産業園區高品質發展若干規定》等發佈後,浦東強化空間供給保障,目前新區已建未用標準廠房約50萬平方米,在建近90萬平方米,未來3年擬建90萬平方米。
賦能:營造“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
發展新質生産力,主要力量在企業,而浦東企業早已“摩拳擦掌”。
“新質生産力,意味著科技創新是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産力。保持科技創新能力,就是企業在競爭中保持領先的法寶。”中國經濟發展新局面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總部位於浦東的跨國企業——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總裁王皓對於本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更加關注,“去年政府發佈的一系列新政策表明瞭中國政府持續加大對外開放,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的堅定態度,增強了西門子醫療等外資企業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去年5月,西門子醫療宣佈追加投資總計超過10億元,在深圳建設全新高端醫療設備研發製造基地,再次彰顯了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這一投資不僅是西門子醫療在華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也是西門子醫療在中國逐步打造完整的供應鏈體系、穩步推進核心零部件的本土研發製造和全産品線國産的又一重要實踐。
在王皓看來,以價值為指引,構建“有意義”的創新與合作生態,才能推動産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讓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真正落實到醫療實踐當中,從而造福中國民眾,乃至全球的醫療體系。
西門子醫療在浦東新區三次搬遷擴産,在發展廣度和深度上都取得突破,在華業務範圍更是“枝繁葉茂”,並在2021年將全球首個開放式創新中心“安”在了浦東張江。該創新中心也是浦東新區首批認定的20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之一,至今已聯動超過150家生態合作夥伴,累計賦能初創企業約100家。
在浦東,通過開放式創新營造的“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吸引了更多的創新個體加入,目前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已經累計吸引了90家企業加入。
新質生産力為高品質發展增添新動能
新質生産力與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緊密相聯,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資訊、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機器人等。在浦東,與新質生産力緊密相聯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與未來産業早已強勢啟航,為上海高品質發展增添新動能。
以智慧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未來車,是浦東重點發展的硬核産業,包括技術研發、整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産在內。目前,浦東已經聚集了一大批領軍企業,如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早于2019年就已落地臨港;此外,上汽、賓士、榮威、嬴徹科技、博雷頓、華人運通、圖森未來、紐勱科技等企業都已在浦東聚集,聚焦未來車賽道蓄勢待發,再拓新程。
在量子技術領域,中國科大上海科教基地是開展量子科研的重要載體。去年,浦東新區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簽署協議,基於合作共進、優勢互補的原則,共建中國科大上海科教基地,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基地,高水準人才聚集高地以及量子創新技術策源地。
此外,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合成生物、氫能等“超前”産業也均在浦東落地,成為了創新技術策源地。
新質生産力的特點是創新,本質是先進生産力,浦東不斷厚植與優化産業發展土壤,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