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區

本站熱詞:

點讚這些樓組長

發佈時間:2022-04-28 15:48
字號: [ ] [ ] [ ]
列印本頁

       在封控的關鍵時期,區局黨員幹部挺身而出成為所在小區的樓組長,他們有的是經驗豐富的老黨員,有的是初入社會的小青年,他們以自己的樓組為志願陣地,用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夜以繼日地為封控區內的居民解決一個個困難,匯聚微光,“疫”路前行……

   用“三心”擦亮底色

       “細心”幹工作,她有好方法。“小萬啊,你還真是居民樓裏的‘小百科’啊”,居委會負責人説的是區局青年黨員萬逸梟。自小區封控以來,她便主動請纓,擔任所在單元的樓長,樓棟有多少居家隔離人員,哪戶是獨居老人,哪戶是孕婦……她都了然於心。有序組織帶領全體居民檢測核酸並返回,“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分發抗原檢測試劑並迅速統計結果,她已應付自如。她還借鑒平時稅收工作的方法,建立每日工作臺賬,用直觀清晰的表格將檢測結果匯總給居委會,用“細心”書寫“盡心”。

       “精心”搭載體,她有責任感。萬逸梟還扛起小區“團菜群”的“團長”這個重要職責,精心挑選安全放心的團購商品,關注數個微信群的消息動態,滿足居民的不同需要。建群看似萬事俱備,但是困難很多,比如老年人不會接龍,在參與團購時可能會接錯數量或是門牌號,給後續收款以及分發工作造成影響;在團購消息發佈時有些人沒及時參與,錯過團購無法再補,她就要另想辦法;由於物流問題,很多商戶排單也比較滿,所以半夜12點以後才能到貨等等……萬逸梟為了解決現實的難題,只能五分鐘看一次手機,一邊盯著群消息,一邊不斷復盤團購資訊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用“精心”托起“放心”。

       “貼心”做事情,她有熱心腸。小區封控已經過去十幾個日夜,作為一名樓長,萬逸梟&&當起“樓棟服務員”,每天重復幹好在單元入口設卡、配送生活物資和衛生消殺等各項防疫工作。她還當“跑腿”,每天為80余戶住戶提供“保姆式”的生活保障服務,架好以物易物的中間橋梁。“每次工作結束到家時,已快下半夜了,但我堅信這只是黎明前的短暫,我們終將戰勝疫情!”説到這裡,萬逸梟眼裏的光更加明亮了,她始終用“貼心”溫暖“熱心”。

  用“三好”彰顯本色

       做好保障,助力社區好好抗疫。浦西剛開始封控時,區局第一稅務所邊園園挺身而出成為樓組長兼“團長”,組建“樓組群”專門為自己所在單元80余戶居民提供各類保障。從每天上午核酸檢測開始,一直到深夜12點,園園平均每天要忙15個小時,到家後她累得説不動話,但是在志願崗位上她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沒有一絲怨言。

       做好協調,助力居民好好檢測。核酸檢測通常時間急、任務重,樓組長的一個重要職責便是協助居委會通知居民做核酸。有時候檢測通知突然下發,她用盡全身力氣拿著喇叭在樓下大聲喊;高層居民聽不到,她就點對點通知到位;小朋友無法佩戴口罩或者正在上網課,她要協調單獨做的時間。此外,統計部分居民的配藥資訊也是一項重要任務,認真匯總藥物名稱、醫保卡資訊、所需劑量,及時與居委會溝通,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遺漏,每一個數據都不能出錯。

       做好配送,助力居民好好生活。邊園園發揮年輕人的優勢,用Excel等軟體準確錄入訂購資訊,解決“訂菜難”;一通通電話不斷聯繫青浦可集中採購、直供的供應商,解決“買菜難”;自製標簽厘清菜品,合理安排物資配送志願者,解決“送菜難”。第一次團購的冰鮮物資深夜十點才送到,物業值班人手不足,邊園園和家人一起消殺後挨家挨戶送到府。“打開門就像聖誕老公公來過。”這是小區微信群第二天給她的留言。

 
      用“三卡”展現特色

       卡位值守顯擔當。“看到她的身影,我們心裏特別踏實,從封閉到現在,她一直陪著我們。”自從張琳成為所在小區6號樓的樓長以來,不管有無通知要求,她堅持每天上、下午各去樓內巡邏一次,走出“小家”、守護“大家”——檢查“禁止出入”封條是否完整、有無人員私自外出、樓棟消殺是否完成、居民有無特殊需要。對於張琳而言,卡位不是只卡一個位置,更是卡好自己心裏嚴密防控的那根弦。

       卡點準時顯堅持。早上6點30分:“請各位志願者至物業大堂領取防護服,準備核酸檢測!”;早上7點20分:“6單元帶隊準備出發!”;下午3點:“團購物資已到,請各樓棟安排志願者下樓領取!”;晚上6點:“請樓長將抗原試劑發放到位,明早8點前反饋樓棟結果!”;晚上9點:“我們即將開啟團購,請通知各樓棟群及時接龍!”每天面對回不完的微信、此起彼伏的電話和接二連三的指令通知,張琳始終有條不紊地奔波在各樓棟樓長、物資保障組、居委會中,每樣事情都卡好時間不耽誤,及時解決處理各種應急任務。

       卡好細節顯真章。改掉手機靜音的習慣,為的是不錯過每條消息;為樓棟內志願者們制定分工,為的是保證每一項工作都能順利完成;週末也堅持6點準時起床、整裝待發,為的是隨時準備前往志願服務。這些都是6號樓組長張琳的服務小節,卻彰顯出其中的大真章。“我在工作中也遇到過一些誤會摩擦的瞬間,但更多的是令人感動的瞬間,希望對逆行者的讚美都能轉化為力量,讓春天早日到來。”張琳的一番話道出了所有“大白”的內心獨白。

用“三員”詮釋角色

       做好“宣傳員”,傳遞正能量。區局第六稅務所黨支部書記潘金龍時刻關注著疫情的最新消息,用“線上+線下”的方式在微信群內宣傳防疫知識點,為小區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安全感。他利用休息時間認真領會防疫相關文件精神,彙編《社區防疫志願者三項應知》,讓大家更安全地做好抗疫志願服務。在朋友圈轉發權威微信公眾號推文,引導群眾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在核酸檢測現場,他舉著大喇叭耐心地向現場群眾宣傳防疫小舉措,身體力行當好防疫“宣傳員”。

       當好“協調員”,解決“急難愁”。作為一名樓組長,潘金龍密切關注著小區樓組長微信群的工作動態,“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關愛”是他經常挂在嘴邊的話。有一天,群裏比往常更“熱鬧”,一位老年人沒有手機、“核酸碼”無法查驗的問題大家紛紛提出解決對策,但沒有進展,潘金龍坐不住了,他主動當起調解員,一邊跟居委會溝通,一邊安撫老人情緒,同時詢問朋友圈的其他志願者是否解決過類似問題,在他的努力下,問題終於迎刃而解。“老潘的那股拼勁兒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小區裏其他樓組長紛紛向他豎起大拇指。

       幹好“巡邏員”,重視每件事。在一次社區巡邏時,他無意間看到一戶居民門外貼了一封“求助信”,原來是一戶獨居老人不會使用智慧手機,無法自行訂購生活物資。潘金龍看到後立刻將老人情況向社區報告,經過多方協調,他親自將購買的大米和蔬菜送到府。第二天,他再次經過老人門口時,看到門口又貼了張紙條——“謝謝你們,志願者!”“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面對感謝,潘金龍總是很淡然。

       總有一股力量逆風而行,總有一種希望嚮往光明,樓組長是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他們重責任、有智慧、強擔當,在基層最“末梢”,踐行初心使命,傳遞真情愛心,為疫情防控發光發熱

【返回頂部】【列印本頁】【關閉本頁】

主辦單位: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號 電話:021-12366

網站標識碼:bm29090019 滬ICP備19025643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558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