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稅務分局

本站熱詞:

中國稅務報頭版頭條:樸實無華卻生輝—追記國家稅務總局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黨委紀檢組原副組長、二級調研員張志剛

發佈時間:2023-12-18 11:03
字號: [ ] [ ] [ ]
列印本頁

 

  照片上的這位稅務幹部,頭髮花白,面龐瘦黑嚴肅,眼神中帶著幾分冷峻。

  “他,就是張志剛。”身邊有人介紹説。

  這就是那個從事稅務紀檢工作7年多,主辦、查辦多起稅務幹部違紀違法案件的“打鐵人”嗎?

  這就是那個面對威脅恐嚇,依然毫不畏懼、秉公執紀的“鐵漢”嗎?

  這就是那個年僅52歲,內心火熱,給同事親友留下無數感動的“暖男”嗎?

  我不禁疑惑。

  五天時間裏,和他的幾十位同事、朋友、家人面對面交流,聽他們含淚講述他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奉獻、對他人的仁愛後,我此前的疑問打消了。這就是他——國家稅務總局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黨委紀檢組原副組長、二級調研員張志剛,一個樸實無華,卻閃耀著黨性光輝、人性光輝的人。

  黨員本色

  “我們辛苦認真一點,是對組織、對當事人最大的負責”

  2023年9月29日——中秋節,一個原本應是闔家歡樂人團圓的日子,內蒙古稅務系統的許多人卻得到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志剛突發心梗走了!

  如此突然,大家都難以接受。節前最後一刻,他都還在忙碌著啊——

  9月28日下班後,花幾個小時加班梳理完成了正在查辦案件中十多個涉案人員的處理意見;9月27日,緊張的會議間隙,忍受著身體不適,抽空和專班成員討論案件,就其中的細節和注意事項作指導;9月23日,晚上在辦公室加班到很晚;一兩周前,拖著病體往返于赤峰和烏蘭察布,高強度工作……

  “看到他身體狀態不太好,大家都勸他好好休息,別那麼拼。但他卻總是説:沒事兒,我們辛苦認真一點,是對組織、對當事人最大的負責。”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黨委紀檢組協助主持日常工作的副組長萬鈞説。

  “對組織負責”,抱著這樣的樸素信念,從事紀檢工作7年多來、從稅28年來,張志剛始終忙碌著、堅持著、奉獻著。

  2016年9月,張志剛從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幹部學校副校長任上,調至鄂爾多斯市原國稅局任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這並不是一份好幹的差事,組織當時找過幾個人談話,但他們都有些畏難情緒,因為鄂爾多斯當時情況比較複雜,從事紀檢工作勢必要得罪人,沒人願意去。

  找到張志剛時,他表示:“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其實,張志剛也可以不這樣選擇,兒子正讀高三,他完全有理由拒絕異地任職的安排,但他沒有,而是義無反顧地開啟了自己的紀檢工作生涯。

  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選擇?

  多年以後,他跟同事的對話給出了答案:“打天下,坐江山,共産黨人必能考驗過關!包括我到鄂爾多斯任職,不講條件,只講黨性!”

  講黨性,也是採訪中,每個人評價張志剛都會用到的詞語。

  他的黨性,體現在不計回報、甘於奉獻上。干紀檢工作7年多,他幾乎沒有清閒過,中午不休息,晚上常加班,櫃子裏總放著裝好的出差“專用包”,每年至少有300天奔波在監督檢查和案件查辦的路上;2010年剛當上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幹部學校副校長時,管教學的他親力親為,接老師、帶學員、管班級、抓紀律……加班加點,沒有絲毫怨言;從1995年進入稅務部門工作以來,他兢兢業業,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他的黨性,體現在嚴於律己、嚴守紀律上。出差住酒店,房間稍微寬敞一些,他也會更換成和其他人一樣的房間,因為“即使沒超標,我也不能搞特殊化待遇”。

  走進張志剛生前辦公室,靠窗的辦公桌上,東西不多。一本整齊擺放的鮮紅黨章,還有用牛皮紙包著、已經翻爛了的《稅務紀檢監察法規制度選編》,無聲地訴説著張志剛的信仰和追求。

  信仰不可能自發確立,黨性不可能天生而成。

  出生於興安盟突泉縣的張志剛,父母都是共産黨員,對三個孩子管教非常嚴格。“從小他公心就很重。”説起他的成長經歷,76歲的老母親想起很多往事。

  清正的家風,熏陶、孕育和影響著張志剛的價值取向及行事風格。

  在好朋友寧東光的記憶中,張志剛初中、高中都是班長,大學時候便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多年同事、好友趙陽印象最深的,是張志剛愛看書,特別愛看關於中國共産黨黨史的書。“能感覺到他對黨發自內心的熱愛,説起抗日戰爭史、解放戰爭史、抗美援朝史等我黨的光輝歷史,平時話語並不多的他,會變得滔滔不絕。”趙陽回憶道。

  從張志剛的生命軌跡不難看出,他是無怨無悔地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奮鬥目標,就像他在入黨志願書中所寫:“我願時刻接受黨組織的考驗,直到生命最後一息。”這是他的赤誠初心,也是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本色。

  “戰士”風骨

  “要堅持原則,不論涉及誰,只要是違反紀律,做了違紀違法的事,都要查清楚”

  紀檢工作難度大,但張志剛從沒有退縮,而是始終堅持做監督執紀一線的鋒利“尖刀”、打鐵“戰士”。

  在鄂爾多斯工作5年,他先後打了四場“戰役”。

  2016年剛到任時,正趕上鄂爾多斯民間借貸危機爆發。“一些稅務幹部也被牽扯其中,既有債權人又有借債人,情況非常複雜。”鄂爾多斯市原國稅局黨組書記、局長苗福成介紹。面對困難,剛上任的張志剛沒有退縮,與相關人員積極溝通,多方奔走,漂亮地完成了“首場戰役”。

  第二場“戰役”,是處理酒駕醉駕等非職務犯罪問題。張志剛帶領紀檢機構加大查辦力度,最大限度地減少酒駕醉駕等行為。在查處一起醉駕案件時,曾有人説情,想讓他從輕處理。“如果我們在這件事上不按規定辦理,于情于法都説不過去。”張志剛直接就拒絕了。

  鐵面無私的同時,張志剛又懷仁心。他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對案件涉及的稅務幹部依規依紀處理,讓很多同志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2018年,國地稅合併,紀檢機構監督任務更加繁重,張志剛迎來了新的“大考”。他頂住多方壓力,在案件查辦過程中,有一名幹部拒不承認自身錯誤,並聲稱刀就在辦公桌抽屜中,威脅辦案人員不要逼得太緊;另一名幹部通過電話、短信進行言語謾罵、人身攻擊,揚言要找社會人員“收拾他”……張志剛毫無懼色,反倒勸慰同事説:“干紀檢的怎麼能怕得罪人,我們幹的就是這個活。”

  紀檢幹部的身份,給予張志剛的何止是膽?它給了他一個“打鐵人”最難得的品質——敢於鬥爭,並讓這個品質彰顯在他監督執紀路上的每一步。

  2020年春節剛過,一場“倒查20年”的煤炭資源領域違規違法問題專項整治拉開序幕。

  因為歷史遺留問題數量多、涉及範圍廣、時間跨度長,張志剛帶領專項檢查組夜以繼日地工作,以強有力的監督,完成了第四場“戰役”。

  辦案的同時,他還開拓思路,敏銳地捕捉到鄂爾多斯煤炭産業迅速發展帶來的廉政風險,四走訪基層,五輪談話,全力開展工作。

  2016年—2021年,張志剛&&處置的問題線索100多件,立案50余件。時任鄂爾多斯市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的周立明説:“張志剛組長帶隊伍展現出的稅務鐵軍風采,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2021年,全面深化稅務系統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構建一體化綜合監督體系相關部署持續推進。在這個時刻,張志剛調任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黨委紀檢組副組長,分管執紀審查工作。

  “要堅持原則,不論涉及誰,只要是違反紀律,做了違紀違法的事,都要查清楚,堅決維護紀律和規矩的嚴肅性。”張志剛經常對組內同事説這句話。

  他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

  面對敏感案件,他動真碰硬、敢於擔當;面對複雜案件,他考慮全面、量紀準確;面對人情案件,他堅守原則、秉公執法……

  一個又一個艱巨任務完成得盡職盡責,但是常年高負荷、高強度的工作,卻使他的身體嚴重透支。

  去年,看到張志剛被糖尿病、胃病、痛風、高血壓等病症折磨得厲害,組織照顧、關懷他,想把他調到相對輕鬆一點的崗位上去。但是,張志剛拒絕了。

  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黨委委員、紀檢組組長李玉梅回憶起當時他們談話的那個場景,聲音哽咽:“志剛就坐在靠窗的椅子上,堅定地跟我説,‘我打心裏喜歡這個活兒,如果組織上覺得我勝任不了副組長的崗位,哪怕讓我當普通幹部,我也願意在這個崗位上幹下去,直到退休’。”

  凡人擔當

  “最近看眼睛已經請過好幾次假、休息了好幾天,不好意思再請假”

  張志剛的追悼會恰在“十一”期間,卻來了上百人。

  曾經共事過的老同事,從鄂爾多斯、從包頭、從赤峰、從烏蘭察布、從滿洲裏趕來了。

  一起長大的發小,從1000多公里外的老家興安盟趕來了。

  正在外省休假的老朋友,果斷中止行程趕來了。

  大家都説,想看好兄弟、好同事最後一眼,陪他一會兒,送他一程。

  一面是“看起來很冷淡”“讓人不敢靠近”,一面是在那麼多人心中有沉甸甸的分量。背後,是張志剛一次又一次真誠的付出。

  劉虎,是鄂爾多斯市稅務局定點幫扶村——二狗灣村的村支書。他説:“鄉親們都很感謝志剛。”2019年4月,定點幫扶後,張志剛他們不僅幫村裏換了新的灌溉設備,還幫村裏建廠、聯繫銷售渠道,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張志剛像一個老大哥,用實實在在的行動,關愛關心著和他接觸過的許多人。

  關於愛,在家人這裡更為深刻。

  在兒子眼中,父親的愛“不流於言表,但能細細品味,像山一樣厚重,像海一樣寬廣”。

  妻子至今都不能接受張志剛去世的事實,結婚20多年來,每到生日、結婚紀念日、各種節日,她總能收到丈夫送來的禮物,擁有滿滿的儀式感。妻子愛吃榴蓮,每年榴蓮上市的季節,張志剛總會默默地買回家,那段時間他們家總會有榴蓮的味道。張志剛走了,妻子也感覺“丟了半條命”。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給工作的多了,給他人的多了,留給自己的勢必就少了。

  他不講究穿。一年到頭,換來換去就那麼幾件衣服,常年穿的藍色舊夾克,肩膀上已經褪了顏色,袖口也磨起了毛邊兒。

  他不講究吃。異地任職期間,自己在宿舍裏,通常就是麵條、稀飯。平日裏工作,一碗米飯、幾口青菜就可以對付一頓。他的信條是“夠吃就行”。

  生活上將就也就罷了,對待自己的身體,張志剛也總是不在意。

  去世前的幾週,他的手抖到端著茶壺無法把水倒進杯子裏、平日裏喜歡抽的煙因為難受已經抽不下去、臉色難看得厲害……

  中學時的110米欄冠軍、大學時的籃球健將、年輕時去沙漠種樹挖坑能比別人快一倍……曾經身體素質很好的張志剛,收到了身體通過各種方式發出的預警,但他總堅持:忍一忍,忙過這段時間,再去系統地檢查調理一下。

  張志剛去世後,同事張旭腦海中總會浮現一個場景:張志剛一隻手撐在桌上,另外一隻手攥拳頂著肚子,嘴裏發出“嘶”的聲音。“他不舒服,我應該多催催他啊,他但凡肯抽出一點時間去醫院,就不會走這麼早。”張旭充滿了遺憾。

  其實,遺憾的不光是他。

  去世當天,老大哥苗福成行了臉貼臉送別的最高禮儀後,眼淚直流地説:“你咋就不聽老哥一聲勸呢!多少次讓你上醫院檢查你都不聽啊!”他也遺憾,9月13日、9月23日兩次見到張志剛的時候,怎麼就沒有再多勸一句,讓他早點去醫院。

  是啊,他怎麼就沒有聽勸呢?

  “最近看眼睛已經請過好幾次假、休息了好幾天,不好意思再請假。”這個樸實的人,有著自己樸實的理由。

  沒有轟轟烈烈,沒有豪言壯語,張志剛,這個平凡的稅務紀檢幹部,就這樣,用他的一生寫就一個大寫的“人”字。

  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傳玉説,張志剛同志有著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本色,善於執紀、敢於亮劍的敬業精神,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的作風品格,在平凡中始終堅守,在堅守中無悔付出,在付出中彰顯價值,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永遠學習。

【返回頂部】【列印本頁】【關閉本頁】

主辦單位: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號 電話:021-12366

網站標識碼:bm29090019 滬ICP備19025643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558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