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國家稅務總局啟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以下簡稱“春風行動”),旨在“最大限度便利納稅人、最大限度規範稅務人”。“十三五”期間,伴隨著“營改增”全面推開、金稅三期系統上線、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落地、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稅收助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稅收改革任務的推進,便民辦稅的“春風”常吹常新、漸行漸深。上海稅務部門“乘風而動”,按照稅務總局統一部署,結合上海實際紮實推進便民辦稅新服務、新舉措,提高辦稅效率和服務品質,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保障了區域經濟的高品質穩步發展。
主動轉變職能,為企業“鬆綁”“解絆”
“春風行動”的首要任務和最終目的,是降低市場主體的制度性成本。上海稅務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按照“春風行動”簡政放權的工作要求,積極轉變職能,在履行好管理者、執法者職權的同時,擦亮“店小二”“服務者”底色,自我加壓、自我規範。
“根據2014年國務院公佈的數據,稅務系統的行政審批事項共有87項,其中80項為非行政許可審批。”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但僅僅一年後,80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就全部清理完畢,其中57項直接取消。涉稅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目前僅余6項。”
事實上,目前仍在執行的涉稅行政審批事項也在不斷地優化提速。例如,原審批時限為20個工作日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最高開票限額審批事項,目前被壓縮至10個工作日以內。而上海稅務部門自我加壓,對緊急需要開具大額發票、稅收遵從度較高的企業,確保在6個工作日內辦結,極大方便了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站正是得益於此,順利化解了年末結算高峰期的大額開票難題。
科學管稅促遵從,營造公平稅收環境
“春風”需要“恒溫”,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上海稅務部門以強化納稅信用管理為抓手,以稅收大數據分析利用為依託,對納稅人進行更為精準的畫像和標簽化管理,引導企業防範涉稅風險,促進納稅人對稅法的主動遵從和稅收行為的自覺規範,當好國家稅收“守夜人”。
深化大數據分析運用,是開展稅收管理的有效手段。在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落實過程中,上海稅務部門對企業政策享受情況建立風險掃描指標,精準查漏補缺,確保納稅人應享盡享、不應享不享。浦東新區稅務局自主打造網上申領發票監控平臺,通過數據比對對疑點資訊實施實時阻斷,還在配送終端利用身份證人臉識別技術,杜絕發票遠端配送的誤領風險。
上海稅務部門還深化運用正面激勵措施形成正向引導。例如,對納稅信用等級B及以上的企業實施發票用量即時按需調整等服務舉措。
“我們是納稅信用A級企業,還可以一次性領取3個月的用票量,減少了辦稅成本,滿足了公司的日常需要。”上海涵易貿易有限公司財務陳女士説。
2017年,上海市稅務局與原上海銀監局、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聯合推出“上海銀稅互動資訊服務平臺”。截至2020年三季度,銀稅平臺授信總額度達188億元。
破解辦稅“難點”“堵點”,有效增強企業獲得感
涉稅事項辦理的減負增效一直是“春風行動”的“重頭戲”,從宏觀層面的流程再造,到中觀層面的資料清單精簡,再到微觀層面的表單簡化,稅務部門以“繡花”般精神做好辦稅的“減法”。近年來,上海稅務部門推出三批“最多跑一次”清單,涵蓋了318個辦稅事項。辦稅服務廳裏的隊伍短了、稅企見面的次數少了,納稅人的體驗感和獲得感節節攀升。
2018年,上海市新辦企業涉稅事項當天辦結服務推出後,上海斯披爾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女士在2小時內便一窗辦結了新辦企業所需的10個涉稅事項。
開門做生意,發票業務始終是企業最挂心的事。第一食品商店財務負責人陳女士有著12年辦稅經驗,曾為了領用發票而每月在辦稅服務廳窗口排“長龍”,而現在她已經是發票領用網上申請的“常客”。2019年國慶節前夕,陳女士又享受了一把稅務部門的發票配送服務,足不出戶就拿到了3000份增值稅發票,確保了第一食品在國慶期間用票不斷檔。
上海巨人統平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胡女士則對電子發票的應用讚不絕口,電子發票平均每年可以為該公司節約人力及運輸成本數萬元,更重要的是,開票所需時間僅為紙質票的5%。
打通“最後一公里”構建現代化辦稅新模式
歷年的“春風行動”工作任務中,自助辦稅、網上辦稅等事項均是高頻“考點”。上海稅務部門著力打造社會共治新格局、探索智慧稅務體系建設,打通納稅人辦稅的“最後一公里”,降低辦稅綜合成本。
從納稅人個性服務平臺到2014年開啟網上辦稅服務廳,再到2018年上線電子稅務局,讓數據替納稅人“跑腿”。根據上海稅務部門的統計數據,上海電子稅務局目前擁有345萬用戶,可辦理393個涉稅事項。
2019年4月,上海首個智慧辦稅服務廳在虹口投入使用,整合七大功能區,能利用人臉識別和大數據分析,精準識別辦稅人員身份,提供個性化涉稅提醒和《納稅人體檢報告》。此外,各區稅務局還積極佈局,為納稅人提供觸手可及的實體辦稅和諮詢平臺,如奉賢區稅務局在區內各鎮、經濟開發區搭建“奉稅驛站”;長寧區稅務局通過“黨建+稅收”“街鎮+樓宇”模式,打造“一公里”稅收服務圈;第三稅務分局在金融業同業公會設置“鑫稅家”納稅服務延伸基地,解決納稅人的微、急涉稅需求。
跨區域協同融合,服務長三角一體化國家重大戰略
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在發展過程中對標全球城市定位,堅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指示。上海稅務部門立足稅收領域,依託“春風行動”與周邊省市稅務部門加強跨區域合作,為市場主體的發展創新搭建更寬廣的平臺。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讓浙江省嘉善縣做鋼筋排水管生産生意的姚佳康看到了新商機。去年,他在青浦區註冊了一家貿易公司主要負責銷售業務,取得了全國首張“長三角一體化”跨區域通辦營業執照。隨後,他在稅務窗一次辦結稅務資訊錄入、稅控設備發行和發票領購,全過程不到20分鐘。
位於杭州的浙江大同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在上海有不少建築項目,以往每月都得派專人從杭州到上海進行項目的增值稅預繳。現在,浙江大同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只需登錄上海電子稅務局就可以一條龍辦理報驗登記、稅款預繳和外經證核銷。流程上網的背後,靠的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省市在資訊共用和徵管協作機制領域的深入合作。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交通、港口工程勘察設計企業,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引下,沿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業務發展到了東南亞、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稅務負責人張鵬表示,在立足本土、走向全球的過程中,稅務部門對涉外稅收政策的及時定向宣傳輔導,幫助公司牢牢抓住了“走出去”發展機遇。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是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第七個年頭,上海稅務部門將繼續提高站位、著眼大局,堅定不移地落實“春風行動”各項舉措,進一步探索構建智慧稅務體系,為打造貿易投資便利、辦稅效率高效、納稅服務規範、法制體系完善的國際一流稅收營商環境而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