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實施區域封控後,10余天來,為保障居民們的基礎物資,楊浦區稅務局的黨員幹部們在疫情大考面前,亮明身份、主動作為、排除萬難,心繫大家的“菜籃子”“米袋子”“藥盒子”,用自身行動答好這張考卷,做好物資保障的“傳送帶”,穩固戰“疫”的大後方。
暖心團長:新朋友、老夥伴,誰有需要我們幫
徐穎同志作為區局黨委委員、紀檢組長,始終堅持在抗疫一線,積極參與屬地社區志願服務工作。她所在的社區有高齡獨居老人因疫情導致生活物資緊缺,在得到此資訊後,她主動跨前一步,想方設法尋找保供渠道,多方聯繫愛心企業,終於在第一時間為老人們籌措了一批免費愛心菜。從前端的資源調配到“最後一百米”的配送到府,她全程參與,充分體現了黨員領導幹部在疫情大考面前的擔當作為,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支部“我是黨員我&&,抗疫一線當先鋒”主題黨日活動中,她分享了自己的志願服務經歷,號召和鼓舞支部黨員,面對現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衝鋒在前、吃苦在先,全力配合基層社區,竭盡全力幫助群眾解難題,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除了徐穎同志外,區局多名同志也積極參與到小區物資保障工作中,踴躍擔任小區的“團長”和“樓組長”,對接小區群接龍、溝通配送貨等事宜。在小區團購熱情高漲時,她們合理分工,盤活小區資源,確保物資配發忙而不亂,每天微信電話辦公至淩晨,幫助小區居民採購生活必備物資,提高物資的採配效率,解決大家的燃眉之急。在她們的感召和帶領下,居民們凝聚一心,形成了強大合力。


在大家都忙於疫情防控的時候,張士潤同志沒有忘記區局還有256名離退休老幹部也正分散在全市各區居家觀察。每天,張士潤會通過微信群接龍的方式掌握老幹部們的核酸檢測結果和身體狀況,對操作手機不熟練的老同志他逐個打電話確認情況,並代組織做好關心關懷。對於有困難訴求的老同志,他想方設法提供支援:如幫助確診人員積極解決實際困難、給老同志提供防疫物資、對生活物資和常備藥物緊缺的老同志向區委老幹部局和所在街道居委反映情況並尋求幫助補給等,目前已為20多名困難老同志發放防疫物資,解決2名高齡老人的生活物資緊缺問題。
他還原創了《楊浦區稅務局離退休幹部疫情防控三字經》《在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給老同志們的一封信》,向老同志們傳播了抗疫防護知識,傳達了戰“疫”必勝的信念,受到了廣泛好評。

熱心塊長:搬、扛、抬,什麼重讓我們來
杜新升同志在封控期間為小區居民爬樓逐層分派物資,收取生活垃圾,成了樓棟裏的“臨時塊長”。有時,她一雙手要提上7、8袋物資,一口氣爬上5、6層樓。她笑言“平時鍛鍊身體攢下的力氣,現在正是有了用武之地。”她的愛人作為支援區域蔬菜物資倉庫的中最年長的黨員,配合做好蔬菜分揀、打包和裝車工作,幹勁不輸身邊的年輕人,還利用工作經驗特長,幫助團隊提高工作效率。杜新升夫妻兩不僅自己參與了志願服務,她的兒子去年剛參加工作,如今封控在家,居家辦公之餘也會和父母一起為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一家三口挽袖齊上陣,攜手戰“疫”,成為了小區抗疫的“硬核”家庭。

張遠同志也是小身材有大能量。疫情封控期間,作為一名入黨十餘年的老黨員,她也衝鋒在前,第一時間前往社區進行報到,主動協助社區搬運物資,在一群男同志身邊是那麼的小巧又顯眼。雖然今年3月份她剛剛因身體問題動過一次小手術,但她在搬運物資的過程中,總是挑重的、大的,絲毫不輸男同志,是大家眼裏的“拼命三娘”。搬運結束後看著自己手臂上的傷痕笑著説,搬的時候沒感覺嘛。真可謂鏗鏘玫瑰綻芳華,遇事擔當不遜男!

丁榮同志負責配合社區打包和分發抗原檢測設備,承擔起了“點位長”的工作。一套完整的抗原自測袋內需包含試劑、拭子、檢測卡等多樣材料,一開始他和其他志願者們分頭工作,發現效率不高。小區居民等久了也有些怨氣,為了將檢測設備儘快送到小區居民的手中,他和其他兩名志願者自發形成一道“流水線”,每人負責分裝固定的檢測用品,效率果然大大提升。打包完成後,他立刻出發,把檢測包挨家挨戶送到居民手中。碰到不會操作的老年人,他還耐心的講解使用方法,指導如何檢測。送完試劑盒後,他並沒有休息,而是再次化身“外賣員”,為居家隔離的居民送上新鮮的蔬菜包。當被問到今天怕了多少層樓時,他邊擦汗邊笑呵呵地説:“我也記不清了,把物資趕緊送到大家手上要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