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上海率先在全國開展部分行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工作。改革啟動前夕,記者走訪了上海及江蘇等地,企業紛紛表示
“營改增”試點的影響將遠超地域和行業
2012年1月1日,對於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的10萬戶試點企業及其遍佈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生意夥伴和競爭對手來説,都將是不同尋常的一天。因為從當天起,伴隨著一張張營業稅發票轉換為增值稅發票,它們的稅收負擔、核算流程、經營策略乃至組織架構都將或多或少受到上海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政策的影響。
而就在改革啟動前夕,本報記者走訪了試點城市上海及其近鄰江蘇省蘇州市的多家企業,發現無論是否屬於試點城市和試點行業,大家都對上海試點的情況高度關注,並大多對試點效果持肯定和期待態度。
減負還是增負?
作為一家總部在上海的網際網路企業,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多家企業進入了此次上海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試點企業名單,其中包括屬於研發技術服務和資訊服務業的盛大電腦(上海)有限公司。據企業稅務管理部經理張帶華介紹,上海試點政策公佈後,他們就以盛大電腦(上海)有限公司今年1月~9月的收入為基數進行了相關測算。結果表明,如果公司由繳納稅率為5%的營業稅改為繳納稅率為6%的增值稅後,其整體稅負將從原先的5%下降到4.65%左右。這主要是購入的固定資産和辦公耗材將可以獲得進項抵扣。
“不僅僅是單個子公司的稅負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集團內部企業間的關聯交易將不用再重復繳納營業稅,這對於整個集團的分工合作意義更加巨大。”張帶華説。
與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情況類似的還有易貿集團。這是一家位於上海的大型資訊資訊企業,主要為大宗商品交易提供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公司副總裁湯立告訴記者,雖然從明年1月1日起公司適用的流轉稅稅率從原先5%的營業稅提高為6%的增值稅,但實際稅負卻有望下降。這不僅是因為今後公司購進的電子設備等生産資料可以獲得增值稅進項抵扣,還因為其在上海的一些上游協作企業同樣被納入了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試點,易貿集團向後者購買的外包服務將會因為能開具增值稅發票而獲得進項抵扣。
而作為國內排名領先的數字化媒體集團,分眾傳媒控股有限公司的廣告螢幕遍及上海、北京等不少城市的樓宇和電梯。公司財務人員王薇告訴記者,作為營業稅納稅人,公司雖然經常購入機器和電子螢幕,但都無法實行進項抵扣。“幸運的是,明年1月起上海實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而我們正好還要更換大量顯示屏,初步測算下來,僅上海長寧區一個子公司,因為購進設備可以抵扣進項稅金,就可減少數百萬元的稅收負擔。”
除此之外,作為日本第二大廣告公司博報堂的在華企業,上海上廣博報堂廣告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金美芳還有另外一筆賬比較“合算”,那就是今後數以億元計的海外付匯業務由繳納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後可以作為公司進項稅抵扣了。她和普華永道的朱彬都表示,境外支付成本的減輕,將鼓勵企業更多開展跨境業務合作,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
當然,並不是所有進入試點名單的企業都可以感受到稅負減輕。記者採訪中也發現,由於可取得的進項稅額太少或稅率變化較大等原因,一些來自仲介行業、交通運輸業和租賃行業的試點企業稅負可能會在改革後有所上升。
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是上海也是國內最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其在國內多個省市都設有分公司。由於屬仲介服務業,這家事務所也被納入了此次改革試點。據企業財務部副總監朱彬介紹,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後,以當前的收入規模測算,預計公司每年稅負將增加300萬元~400萬元。朱彬告訴記者:“稅負增加的原因就是我們可供抵扣的進項稅太少,僅限于購進的電腦等固定資産、境外支付和購進外部勞務等,這部分購進進項都很少。”
相比仲介類企業,屬於交通運輸業的上海柯萊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可供抵扣的進項稅額就增加了很多。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後,不但企業新購進的車輛可以獲得抵扣,其日常購進的汽油和修理修配勞務也將獲得增值稅進項抵扣。然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企業財務總監張泌依然表示,改革後企業總體稅負將增加10%以上。至於原因,主要是因為稅率變化幅度較大,“如自營運輸部分,從原先繳納3%的營業稅變成了繳納11%的增值稅。”不過張泌還表示,稅負增加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車輛在最近一兩年內不需要大規模更新,“從後年起我們的新車購進會逐漸增加,到時候的稅負就合算很多。”
租賃行業是此次上海試點改革中稅率提升最大的行業,從繳納5%的營業稅改為繳納17%的增值稅,不過國家同時規定,對融資租賃企業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為説明政策對行業的具體影響,上海市規模最大的租賃公司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孫磊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際繳納營業稅3800萬元,實際稅負為2.52%(企業享受營業稅差額徵稅政策),如果按照相同業務數據模擬計算應繳增值稅則是1.12億元,國家對稅負超過3%部分的5700萬元實行增值稅即徵即退,企業還應繳納稅款5500萬元,最終算下來,企業仍將多負擔約1700萬元的稅負,實際稅負上升到3%。此外孫磊還告訴記者,由於交銀租賃依託交通銀行,取得資金的成本較低,造成營業稅負略高於同行,如果換做一些規模較小、資金成本較高的企業,原先的營業稅負更低一些,改革也會使後者的稅負上升更多一些。
算“大賬”不算“小賬”
“算小賬我們是有點兒吃虧,但我們算的是大賬,認為改革對融資租賃行業其實是一項重大利好。”談到自己對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基本態度,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孫磊依然笑得很開心。
在他看來,雖然改革使得行業的稅負有所增加,但是卻將原先被“撕裂”的金融業和製造業緊密銜接在了一起。他説,在改革之後,如果他們的客戶(即融資租賃的承租人——編者注)屬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獲得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包括本金部分和租金部分。會使承租人的稅負減輕,這不但意味著融資租賃方式相對傳統融資方式的優勢進一步增強,還意味著上海地區的租賃企業相對非試點地區租賃企業的競爭優勢增強。孫磊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經感受到了客戶的敏感,“最近東方航空就在向我們了解飛機租賃的稅收新政策,因為他們也被納入了改革試點,今後租飛機本金和租金部分都可以抵扣進項稅了。”
同樣把賬算得清楚明白的還有普華永道的朱彬。在他看來,雖然公司的稅負增加了不到1個百分點,但由於服務的客戶有60%~70%都是製造企業,今後為他們提供鑒證、諮詢等服務時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後者則可以用來抵扣進項,他們獲得業務的機會無疑會增加。
易貿集團副總裁湯立等人認為,隨著納入試點的服務業、交通運輸業進入增值稅抵扣鏈條,今後他們的下游客戶將會因為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增多而減輕稅負。這將有利於試點企業開拓市場,擴大銷售。同時,他們的競爭實力和議價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除了業務機會的增加,上海柯萊國際貨運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泌還算到了另一筆“大賬”,那就是改革對行業規範的促進作用。他認為,改革有利於貨運作業進入增值稅管理的大體系,對企業財務核算的要求更加規範和嚴密。同時,由於客戶對合法、合規的增值稅抵扣憑證的要求增強,將迫使一些小型企業要麼退出市場,要麼擴大規模,加強管理,“這可能會給行業帶來一輪整合、重組浪潮”。
“圍城”外的關注也很強烈
事實上,除了入圍試點名單的企業,很多不屬於試點行業或不屬於試點地區的企業也對改革表現出了高度的關注。這份關注之下,有的是受益於改革的欣喜,有的則是對自己被排除于“圍城”之外的擔憂。
國內某大型製造企業無疑屬於前者。作為很多審計、諮詢、技術服務、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的大客戶,企業一年的服務購進量達16億元,這其中又有8億元購自上海的試點企業。據該企業稅務經理張啟琴測算,如果這8億元外購勞務都能獲得6%的增值稅發票,意味著企業一年將減少近5000萬元的流轉稅支出。“我們是改革的真正受益者。”張啟琴欣喜地説。
記者採訪中發現,如果是試點行業下游的製造類企業,往往會因來自上游行業的可抵扣進項稅額增加而欣喜,但如果企業是上海試點企業的外地同行,其心態就變得有些複雜了。
江蘇省蘇州市的日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公司財務經理陶蕾表示,他們一直在關注上海進行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她説,“目前我們最關心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蘇州當地的生産型企業會不會因為能從上海同行那裏獲得更多增值稅進項抵扣而把業務轉給他們;二是試點何時向全國推廣,推廣後稅負會不會有變化。”據陶蕾介紹,目前公司主營業務有三塊,分別是自營運輸、貨物代理和倉儲,按照現行稅收政策,他們只有自營公路運輸部分的營業稅發票可以被用戶用於抵扣7%的增值稅進項稅,而貨物代理和倉儲部分的發票則不能用來抵扣。“上海試點改革後,上海同行在三項業務上都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客戶分別可以抵扣11%的公路運輸、6%的貨物代理、6%的倉儲進項稅,這無疑比我們多了不少競爭優勢。”
與陶蕾有同樣擔心的還有來自江蘇當地一家知名仲介企業的負責人季建國。在他看來,上海的會計師事務所等仲介行業本身就比外地同行有競爭優勢,現在他們開出的勞務費發票又可以抵扣增值稅了,這無疑會吸引更多製造行業的仲介業務流向上海。他擔心,隨著上海試點效應不斷顯現,可能有不少屬試點行業的企業會選擇轉移到上海或在上海開設分支機構,“目的是取得為客戶開具增值稅發票的資格”。
不過,同處非試點地區,蘇州傳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甘佔勇的看法更為積極。在他看來,雖然國家只在上海進行物流行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改革,但出發點是為了全國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試點目的就是為改革積累經驗,少走彎路。我相信,如果試點效果好了,中央會儘快向全國推廣的。”
變化在悄然醞釀
儘管稅負有升有降,但面對記者採訪,所有受訪企業都將這次改革看做是相關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他們的經營策略,也在悄然醞釀著調整。
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稅務管理部經理張帶華告訴記者,隨著改革的推行,最近公司已在考慮將受試點政策影響的服務型業務從外地向上海集中,加快業務重整,做大上海業務。而分眾傳媒控股有限公司的王薇以及國內某大型製造企業的稅務經理張啟琴都向記者表示,未來公司在外購研發等服務時,將會優先考慮上海的企業,以便獲得增值稅進項抵扣。
據多位業內人士分析,上海試點政策實行後,將對國內一些現代服務業産生集聚效應,吸引更多企業到那裏尋求機遇,從而推動上海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比如作為國內知名的主題展廳設計營造商,創捷傳媒展覽有限公司算是蘇州的一家本土企業。面對上海改革可能會造成的影響,這家公司已在考慮將自己的經營重心做出調整。據公司財務負責人孫敏良介紹,他們的客戶一半是政府,一半是企業。政府投資展館不可以進行增值稅進項抵扣,只需要開具營業稅發票,今後這塊業務就依舊留在蘇州。而企業辦展覽則需要增值稅進項抵扣,那他們就把這塊業務調整到上海的子公司。
此外,改革還將促使企業對自己的銷售方式作出調整。如張帶華就表示,由於按照增值稅有關政策,贈品也視同銷售計算增值稅,未來公司將改變以往向消費者“買一贈一”的促銷方式,更多采用打折的方式進行銷售。
由於改革給下游行業帶來不小的利好,如何分享他們的利益也成為近期不少試點企業的考慮重點。據張啟琴透露,目前已有一家上游服務供應商以今後發票可抵扣為由向她所在企業提出了漲價要求。不過,相比這家企業,更多試點企業的漲價行動還在評估和醞釀中。據普華永道的財務副總監朱彬測算,如果每100元的業務提價1元,就可以順利將自身增加的約1個百分點的稅負轉嫁出去,同時客戶也可以獲得6元的進項稅抵扣額,這應該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安排。
不過朱彬等人也提到,每項業務的收費受多種因素影響,企業不一定會因為稅收調整就提出漲價。王薇也表示,雖然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給廣告客戶帶來不少收益,但由於合同早已經簽訂,現在還難以同他們議價,“等過半年到一年之後,客戶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那時跟他們提出調價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圍城”內外都盼早日“擴圍”
“雖然我們是試點改革的受益者,但還是要建議試點政策儘快向全國擴展。”面對記者採訪,張帶華介紹了公司面臨的“糾結”:目前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有近一半業務在上海以外地區,因為這些地區依然徵收營業稅,因此其與上海總公司之間依然存在較為嚴重的重復徵稅問題。雖然公司考慮將部分業務轉移到上海,但這無疑會造成人才的較大流失。她説,“如果國家能儘快將試點政策推廣到北京、深圳等地,那我們也就不用考慮將這些子公司轉移了。”
作為試點地區以外的企業,來自蘇州的陶蕾和季建國對於擴大試點的要求自然更為迫切。他們説,“國家在上海進行試點我們很歡迎,這樣可以為全國推廣積累經驗,最終會有利於所有地區和企業。但我們希望試點的時間不要太長,因為太長的話就可能在試點和非試點地區間形成‘政策斷崖’,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一個新誘因。”
此外,眾多受訪者還表示,希望國家下一步進行增值稅改革時,能夠考慮將基礎電信、建築等多個繳納營業稅的行業也納入改革範圍,從而使得增值稅制度更加完整、科學。
(摘自中國稅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