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熱詞:
上海城市精神: 海納百川 追求卓越 開明睿智 大氣謙和

2012年我國宏觀政策十大亮點

發佈時間:2013-01-04 15:18
字號:[ ] [ ] [ ]
列印本頁

  2012年,中國經濟“風景這邊獨好”。

  從年初主動調低經濟增速,到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再到四季度經濟回暖,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進一步提高。

  透過這些政策措施,可以看到宏觀調控的“組合”策略:

  一是計劃、財稅、金融“三大杠桿”緊密配合,既增加供給,又擴大需求;

  二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有保有壓的産業政策相得益彰,既調控總量結構,又區別對待不同産業;

  三是“看不見的手”並不是“閒不住的手”,通過對行政審批項目集中清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

  1

  “營改增”擴容小微企業減負

  2012年1月1日,上海市率先啟動“營改增”試點工作;9月1日,北京市啟動試點;10月1日,江蘇省與安徽省加入試點;11月1日,福建省、廣東省、廈門市和深圳市如期啟動試點;12月1日,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和寧波市也啟動了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至此,“營改增”試點省市已達12個,已有約91萬戶企業納入“營改增”試點。

  “營改增”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發展轉型的一項重大改革,也是積極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減稅的重要內容。近幾年我國財政收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結構性減稅的時機到來,通過稅制的調整與完善,可以為服務業、小微型企業等減負,以此促進經濟的轉型。

  2

  連續降息降準政策預調微調

  從2012年2月24日起,央行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5月18日,央行再次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2012年6月8日起,央行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7月6日,央行再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2012年上半年,內外需明顯不足,經濟增速放緩。貨幣政策預調微調足以體現政府“穩增長”的意圖。隨著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見底並逐漸回升,央行下半年一直用逆回購等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市場的流動性。央行根據不同時點銀行體系流動性變化科學安排逆回購操作規模和頻率,既有效引導了市場預期,也促進了貨幣市場利率的平穩運作。

  3

  扶持節能環保政策持續給力

  2012年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符合節能標準的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安排22億元支援推廣節能燈和LED燈;安排60億元支援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安排16億元支援推廣高效電機。7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産業發展的意見》。有關網路零售的管理條例也在推動之中。

  2012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55%左右,成為拉動經濟的第一引擎,消費政策的持續出臺發揮了很大作用。在總結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經驗的基礎上,一些替代接續政策的出臺,以及節能環保産品消費扶持政策的發佈,營造了良好的消費環境。

  4

  “穩外需”顯效提振企業信心

  為支援發展對外貿易,2012年9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確定了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擴大融資規模等8條政策措施。《關於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指導意見》、《關於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

  世界經濟增速持續下降,外部需求嚴重不足,國內要素成本持續上升,貿易摩擦加劇等因素,使得2012年外貿形勢嚴峻。外貿進出口對國民經濟的平穩發展和就業穩定肩負著重任,出臺支援外貿發展的政策措施十分必要,關鍵是要把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從2012年外貿數據來看,“穩外需”措施初見成效,外貿企業信心提升。

  5

  明確目標定位釋放區域活力

  2012年8月31日,《國務院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出臺,中部地區定位於“三基地、一樞紐”,即糧食生産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産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此外,國務院還相繼批復了關於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和關於東北振興“十二五”規劃。

  新規劃的出臺,使區域發展再獲新動力。促進中部崛起的新文件明確將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六大區域,發展成為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核心地帶和全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使這些地區發展目標及定位更加明確和清晰。

  6

  政策資金力挺海洋經濟提速

  財政部、國家海洋局正式批復山東、浙江、福建、廣東4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實施方案,並安排2012年度中央財政資金10多億元,支援4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實施方案中的成果轉化類和海洋産業公共服務平臺類等重點項目。國務院還相繼批復了上海、廣東、海南、廣西、福建、山東、浙江、江蘇、遼寧等地的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産業的意見》。

  2012年無疑是海洋經濟得到高度重視和巨大發展的一年,高度依賴海洋的開放型經濟形態將長期存在並不斷深化。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海洋經濟迎來了發展春天。

  7

  出臺實施細則激發民資活力

  2010年5月,《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新36條”)出臺。根據國務院的要求,“新36條”實施細則共42條在2012年上半年全部出齊。各地在貫徹落實“新36條”實施細則的同時,也紛紛出臺有針對性的鼓勵措施,著力營造有利於公開、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同時在交通、能源、城建、社會事業等領域推出一大批鼓勵民間投資參與建設運營的具體項目,民間投資規模穩步擴大。

  這一系列實施細則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為創造公平、規範的市場環境提供了翔實具體、便於操作的實施方案和行動準則,對於打破行業壟斷、激發民間資本的創業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8

  設立試驗區域金融綜改揭幕

  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開展金融綜合改革。7月,國務院批准珠三角金融改革創新綜合實驗區總體方案。12月,《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獲得國家批准。溫州、珠三角、泉州金融改革試驗區的設立,拉開了中國金融綜合改革的序幕。

  溫州金改旨在探索民間融資“陽光化”,珠三角金改旨在探索金融國際化道路,泉州的金改則旨在扶持實體經濟。儘管各地金改的著力點不同,但都從破解民間資金“投資難”和中小企業“融資難”並存的困境出發,通過地方金融創新發展,推動民間融資陽光化、規範化,使民間資本有效轉化為産業資本,成為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

  9

  規劃相繼出臺市場前景可期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一些重點經濟領域五年規劃相繼出臺,如《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等。

  每次五年規劃的發佈都會引得股市一陣“躁動”,人們從中看到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市場前景。未來經濟增長將主要由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帶動,《服務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是我國制定的第一部服務業發展規劃,而《“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則勾勒出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

  10

  行政審批改革推進簡政放權

  2012年8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314項,重點對投資領域、社會事業和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特別是涉及實體經濟、小微企業發展、民間投資等方面的審批項目進行清理,並批准廣東省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11月9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指出,從2013年1月1日起,又有5件行政法規廢止、5件行政法規修改了部分條款。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是要把政府不該管的交給企業、社會和市場,繼續簡政放權,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規範上下級政府的關係,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隨著改革的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望在2013年實現更大突破。

  來源:經濟日報

【返回頂部】【列印本頁】【關閉本頁】

主辦單位: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號 電話:021-12366

網站標識碼:bm29090019 滬ICP備19025643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558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