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5月12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趙辰昕介紹,“五一”前夕,12358價格監管平臺陸續接到舉報,部分賓館酒店、餐飲和物業公司等以“營改增”為藉口提高價格,如凱悅、洲際、萬豪、希爾頓等國際酒店集團紛紛以“營改增”為名進行漲價6%,一些小區物業稱因“營改增”導致成本增加不再提供刷卡結算等現象屢有發生,國家發改委得知情況後立即進行了查處。
以“營改增”為名的漲價案例
案例1:物業公司漲水價
家住北京百子灣蘋果社區的市民于先生稱,小區的生活熱水一直是由物業公司代收代繳,每噸30元,數日前為小區提供服務的北京今日今典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貼出通知,“自2016年5月1日起,物業公司正式開具增值稅普通(專用)發票,原地稅發票統一作廢。由於國家稅費政策調整,熱水屬於商品,接自來水公司通知,自5月1日後上調自來水單價,生活熱水單價是否調整另行通知。”
“改了增值稅,連用水成本都要多了?”于先生去物業公司詢問,得到的回復是自來水漲價僅針對地下室部分,熱水則針對全體住戶。漲價是由熱力公司決定,但具體漲多少物業公司尚未收到通知。
解讀:原價代收水費不徵收增值稅
“營改增”真的連居民的生活用水成本都會影響?北京市國稅局貨物和勞務稅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物業公司如果僅是代收水費,並未從中向居民加價,應被視為代理行為,過去按政策不繳納營業稅,“營改增”後同樣不徵收增值稅。用數字來説,北京市居民用水的第一階梯價格為5元/立方米。如果自來水公司是按照5元/立方米的價格代收,則過去營業稅為0,現在的增值稅也為0。所以,物業公司以“營改增”為由要求提價是不合理的。
案例2:點份外賣加收6%增值稅
最近,市民郭女士在北京雲南大廈彩雲天雲南餐廳點外賣,同樣遇到了煩心事。132元的外賣食品,在結賬時,服務員稱需加收6%的增值稅7.92元,因此這份外賣共需要付賬139.92元。在餐廳開具的蓋有發票專用章的增值稅普通發票上,的確也標注著,“金額”132元,“稅額”7.92元,“價稅合計”為139.92元。
解讀:菜價中本就包含了增值稅
當餐廳也納入了“營改增”的範圍,市民吃飯究竟如何繳納增值稅?記者諮詢了一位餐飲從業人士,他告訴記者,消費者支付的菜品總價中,其實已經包含了增值稅,餐廳並無理由再單獨收一次增值稅。
案例3:酒店徵收6%的增值稅
“營改增”實施當天,全國首張生活服務業增值稅專用發票就來自於酒店業——北京民族飯店。納入“營改增”的酒店業也為百姓關心。此前被媒體曝光過的希爾頓酒店曾公告表示,超過1000元的房間,在5月1日之後,顧客除了支付房價15%的服務費外,還需要額外支付60多元的增值稅,漲價幅度是原房價的6.9%,依據是自5月1日起酒店將要被徵收6%的增值稅。
解讀:不要拿“營改增”的理由來漲價
酒店被徵收了增值稅,就可以借此向消費者加價了嗎?據記者了解,酒店業進行“營改增”後,稅費整體是下降的,並不會出現因稅費原因而需要通過上調價格來平衡經營的情況。房費調整原本屬於酒店自主的市場經濟行為,政府部門不會隨意干涉,只是不要拿著“營改增”的理由來漲價。
央視評論:營改增帶來的實惠應該被傳導到消費者身上
搞市場經濟,如何尊重企業的自主權,如何監管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始終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營改增這一重大改革,總體上會完善我國基本稅制,並且給各企業、各行業帶來減稅的實惠,這些實惠應被順利傳導到消費者身上。市場經濟環境裏,政府確實不用再管很多企業定價的事兒了,但是如果有企業在定價行為中逾越了法律法規的邊界,政府監管者就得及時出現,大喝一聲,依法作為。
遇到價格問題請撥打電話12358!
如果遇到價格問題,需要投訴、舉報、諮詢,請撥打電話12358或登錄12358價格監管平臺 http://12358.ndr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