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稅流程能不能再便捷一點,稅收負擔能不能再降一點,政策輔導能不能再細一點……上海市稅務部門的“稅務大調研問題管理系統”中記錄了不少諸如此類的納稅人呼聲。
面對這些“考題”,上海市稅務部門調研人員圍繞納稅人的痛點、堵點,結合當前經濟發展、改革創新等社會熱點、焦點來謀篇佈局,積極當好上海“放管服”改革的排頭兵和先行者,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搭平臺 助力科創企業孵化成長
不少企業或由於核算制度不完善,或由於稅收政策掌握不及時、不準確,導致相關優惠未能應享盡享。這是上海松江區稅務局在調研“G60科創走廊”時發現的初創期科技企業共性問題。為此,調研人員主動到府“開藥方”,開設專場輔導會,鼓勵企業根據政策導向優化財務核算,並制定《科創企業稅收服務工作方案》,通過定點聯繫人制度,點對點精準服務企業涉稅需求。
“我公司既是高新技術企業,又剛通過了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認定,科技和稅務部門能不能聯合提供一站式、整合化的政府服務,讓企業能更方便地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這原本只是上海南華機電有限公司負責人在調研活動中隨口一提的“小建議”,卻沒想得到了嘉定區稅務局的“大回應”。
圍繞服務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服務嘉定科創企業健康發展,嘉定區科委和稅務部門積極對接,聯手共建服務平臺——“嘉稅寶科創基地”,並在4月8日正式揭牌。
該基地通過每季度舉辦一場科技和稅收專題政策宣講,以及不定期按需提供小班式、個性化專家服務,為企業打通科創發展的“關鍵一公里”,實現了科創企業按需“點單”,科委稅務合作“上菜”的新型輔導模式。
除了走訪科技園區,上海市稅務部門還通過與高校、實訓基地共同搭建平臺,為青年創新創業者夢想起航提供稅收支援。
比如,楊浦區稅務局正探索依託區內豐富的教育資源,借助現有的公益性創業培訓平臺,做好服務“雙創”這篇大文章。在調研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時,與其初步達成共識,由稅務部門專家團隊進駐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掛牌組建“稅立方服務站”,將稅收政策、納稅服務主動送到創業者身邊,切實營造優質的稅收創業環境。
降稅負 助力“上海製造”開疆拓土
近年來,新興製造業、高端製造業強勢崛起,成為上海轉型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上海市稅務部門在大調研中也採集了不少製造企業的需求呼聲,他們普遍渴望在投資和發展過程中能“輕裝上陣”,獲取更多的政策扶持,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大陸泰密克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是德國大陸集團在中國境內投資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産。嘉定區稅務局在與企業交流未來發展規劃時,敏銳捕捉到母公司計劃年內追加投資,擴大再生産的資訊。
調研組立即會同業務部門進行政策商討,認定其增資方式和投資計劃符合稅務總局近期下發的關於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提前給境外投資者持續投資擴張,紮根當地發展,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根據集團前期董事會決議,母公司年內將增資1500萬歐元,投資規模相應增加4500萬歐元,單項次預計就可減少預提所得稅1100余萬元人民幣。”面對調研組送上的“政策紅包”,該企業副總裁福睿旭連連稱讚,並表示上海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政府治理能力是吸引集團不斷追加投資的重要原因,集團2017年在滬投資規模達到5億元人民幣,2018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億元人民幣,上海公司有信心在未來5年內成為集團全球最大的全資子公司。
要擦亮“上海製造”的名片,打出高端品牌,不僅要把資金“引進來”,更要讓優質的産品“走出去”。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日前就在開拓海外市場時,由於創新業態,遇到了不小的稅收難題:企業自去年開始將出口業務作為重要戰略,逐步進軍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等44個國家和地區。雖然企業産品係自主研發,但由於當地僅設試製車間,生産製造均由非獨立核算的無錫分公司負責,若不能按照生産企業自産産品辦理出口退稅,將直接影響企業當前的資金運轉。
了解到企業的難處和困惑,稅務局在實地了解、分析企業經營模式後,最終商討認定其情況符合視同自産貨物申報適用增值稅以及消費稅退(免)稅政策,目前企業的退稅審批流程已加速完成,首批退稅金額合計5120萬元,預計接下來總退稅額將達到近1億元。此舉不僅緩解了資金流轉的壓力,更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在國際上的市場競爭力。
解民憂 助力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銷售自産農産品是否徵稅,農民個人怎樣開具發票?如何將更多創新要素引入農村,打出高附加值的農産品品牌,從而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民增收?”這是上海市稅務部門堅持“大調研既要走進城市的高樓大廈,也要走進城郊的田間地頭”思路,主動將“民意直通車”開進奉賢區青村鎮的村居後,收集到的關乎“三農”的代表性問題。
為了將惠農政策真正落實到每一個鄉村,每一位農民,營造更為優質的農村營商環境,針對農戶個人代開發票、專項政策諮詢需求等稅情民意,上海市稅務局在奉賢分局試點建立“專窗專車+專項輔導+碼上知道”的機制積極響應,為農村、農戶打造綜合性服務方案。
“專窗專車”是在辦稅服務廳設立“專窗”,為農民提供一對一、預約、延時等個性化服務;開通農忙季節“專車”,每週設“固定下鄉日”服務進村,為農民辦理代開發票和其他涉稅事宜鋪設了一條“綠色通道”,打通服務農民“最後一公里”;“專項輔導”是將納稅人學堂開進農民的院子,進行農産品稅收優惠政策宣傳,不斷提升農戶市場競爭力;“碼上知道”是根據農戶們的政策需求定制“二維碼”,在調研開展中逐戶發放,讓農戶掃碼就可快速準確獲取最新優惠政策資訊。
截止四月中旬,“專窗專車”、“專項輔導”已輔導農民近兩百戶。
上海市稅務局相關人士説,接下來稅務部門將繼續以大調研為助力,進一步深化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把該管的管好,更把該放的放掉,推動納稅服務品質更優。同時,進一步發揮好稅收的經濟杠桿作用,加大力度培育優質稅源,推動稅收營商環境更優,最終為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