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又有新的大禮包啦!昨天(1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繼續推出多個民生禮包。會議決定,再推出一批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措施。這些減稅政策可追溯至今年1月1日,實施期限暫定3年,預計每年可再為小微企業減負約2000億元。
起徵點“節節高”
上海嘉定聯一實業公司是一家從事電線、電纜製造的小規模納稅人,每個月的銷售額在8萬塊左右,需要繳納增值稅約2400元。本次減稅政策之一是對主要包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的小規模納稅人,將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此舉將惠及更多的小規模民營企業。
“這麼説,公司基本每月就可以不用交增值稅了,一年下來接近3萬呢!”該公司的經理陳先生已經算好了這筆賬,“新年就有好消息,感覺更有幹勁了!”上海弘爾實業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小微企業。得知這個好消息,公司財務蘇女士高興的説:“原來增值稅起徵點定在3萬,我們每個月大概4萬多的銷售額就要全額徵稅,雖説只有1000多,但壓力還挺大,現在提高到10萬,真正減輕了我們這種小企業的負擔。”
老優惠“折上折”
禮包裏的另一條減稅政策是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同時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100萬元到300萬元的部分,分別減按25%、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使稅負降至5%和10%。
“也就是説所得額100萬以下的企業的實際稅負5%,所得額100萬到300萬的企業的實際稅負將低於10%。”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范子英説。上海嘉邁精密鈑金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主要從事鈑金製造加工。據了解,2018年,該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約95萬,按照老政策,實際稅負10%,需繳納約9.5萬元企業所得稅。現在,按照新的減稅措施,正好可以享受稅負低至5%的優惠政策,只需繳納4.75萬元企業所得稅,相當於打了個對折。
公司總經理趙靜敏對記者表示,近幾年,企業的銷售額一直穩步增長,預計明年利潤將可能突破100萬元,本來還擔心沒法再享受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國家的這個減稅大禮包讓企業吃了定心丸,稅負大幅度減輕,讓企業有了更充裕的現金流,對今後做大做強充滿了信心。
新優惠力度大
上海保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機械設備生産的民營企業,2018年實際利潤248萬,按照老政策,已經超過小微企業條件的上限了,需按照2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62萬元。
公司的財務經理陳麗芬昨晚刷朋友圈得知了這個新政策,迅速對照新政策進行了測算。“按照減稅政策,企業只需繳納所得稅19.8萬,(按分段口徑計算,100×25%×20%+(248-100)×50%×20%=19.8萬)一下子減了42萬多,企業稅收負擔大幅降低了。”
該公司的企業負責人黃小愉對記者表示,“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力度越來越大,享受到稅收利好的民營企業範圍越來越廣,相信我們公司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好!”
禮包裏還有這幾條優惠政策:允許各省(區、市)政府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50%幅度內減徵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等地方稅種及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擴展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範圍,使投向這類企業的創投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有更多稅收優惠;為彌補因大規模減稅降費形成的地方財力缺口,中央財政將加大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
普惠稅改,他們是行走的“政策庫”(勞動報) 新個稅法今年正式實施。個稅起徵點提高、6大專項附加扣除落地後,不少納稅人已經率先享受到了稅改紅利。這是中國個稅改革進程中一次里程碑式的進展。從文件政策出臺到最終惠及職工納稅者,離不開工作人員的默默付出。記者日前走進12366稅務熱線接線室、個稅宣講會、企事業單位和涉稅服務機構,探訪個稅改革幕後的一線職工。每一款政策條文解讀,每一條熱線響應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和聲音。
12366稅務熱線督導
增開8條專線,日接上千電話
12366納稅服務熱線,是連接納稅人和稅務部門最便捷的紐帶。每天,數以萬計的電話在這裡接通,個稅改革前後,關於個稅的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辦公室裏,接線員正忙著接起一個又一個電話。他們有的戴著耳機,邊聽邊做記錄,有的凝視著眼前的螢幕,快速點擊滑鼠,尋找著答案。僅徐匯區稅務局第四稅務所,每天就要接到上千個12366熱線電話。
陳佩佩,徐匯區稅務局第四稅務所12366督導。她是個稅改革的見證者,也是和納稅人直接對話的親歷者。
今年起,第四稅務所在18條熱線中,特別將原來僅有的2條自然人專線增加到10條,專門回答個稅改革的問題。“在新政出臺前後,12366接進的電話中,約60%是關於個稅的問題。現在,隨著宣傳途徑的增加,比例回落至40%左右,大部分都是詢問專項扣除的細節以及年度匯算清繳、年度綜合所得計算等問題。”
據了解,第四稅務所共24個接線員,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每人平均每天要接70多個電話,最多時甚至高達120個。陳佩佩也會接聽熱線電話,但更多的時候,她會出現在辦公室的一隅,回答大家在接線中遇到的問題。這是一個比接線更忙碌的工作,幾乎沒有一刻是閒暇的。
“我在上海上班,在昆山花橋租房,可以享受房租專項扣除嗎?如果可以扣除,是按照上海的標準還是蘇州的標準呢?”正説著,一位接線員就把問題拋給了陳佩佩。她笑著説,只要站在那裏,就會被問到各種問題,忙的時候一天要將近200個。“我們接線員的問答庫裏有豐富的資料可供參考,大部分問題都能即時解答,但個人專項附加扣除情形各異,為確保答覆準確,我們要求接線員遇到複雜問題必須和我確認後再解答。”
這天,陳佩佩接到了一個讓她難以立即回答的問題。“我的父母離婚了,父親重新結婚,有了小孩,在享受贍養老人抵扣時,我還算不算獨生子女?”這個問題文件並沒有明確規定,陳佩佩將問題梳理後第一時間反饋至個稅科。經逐層上報,很快就有了答覆:對於獨生子女家庭,父母離異後重新組建家庭,在新組建的二個家庭中,如果納稅人對其親生父母的一方或者雙方是唯一法定贍養人,則納稅人可以按照獨生子女標準享受每月2000元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在填寫專項附加扣除資訊表時,納稅人需註明與贍養人的關係。陳佩佩笑著稱,個稅改革銜接時段,自己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特殊家庭案例,像是一個家長裏短的“老娘舅”。
每天上千個電話的接聽,雖然大部分問題都能解決,但偶爾也會遇到納稅人不理解、情緒激動的情況。隔著電話,她用平靜的話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安撫納稅人情緒,最終也得到了對方的體諒。
徐匯區稅務局個稅科副科長
連開8場培訓,惠及41萬納稅人
“6個專項附加抵扣,都有各自的扣除標準和操作辦法。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優惠政策都針對廣大的勞動者,取得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收入的勞動人民……”
午後,一場別開生面的個稅新政普法宣講會在交通大學熱烈開講。講臺上,徐匯區稅務局個稅科副科長張魯娓娓道來,台下,師生們認真地記著筆記,舉手提問。生動的案例讓人忍俊不禁,會場時而傳來陣陣歡笑聲。
每次培訓的開場白,張魯總是告訴大家,個人所得稅App中,關於六項專項附加扣除相關資訊的採集填報功能的使用非常簡便,對納稅人來説,不會因為個稅相關政策的變化,産生工作量的激增。一份三千余字的文件,他前後花了一個多小時,將生硬的條文變成了一個個活潑的案例。
最近的半個月,張魯已經先後主講了5場新政宣講會。隨著個稅改革正式落地,他需要通過一場場培訓將新政策、新操作準確地傳遞給納稅人。
有意思的是,個稅科是順應機構改革而成立的,成立不久,就迎來了“大考”。“好在政策出臺前,國家稅務總局先對我們集中進行了3次內部視頻培訓。”張魯笑著透露説,正是最終政策的執筆者詳細地講解了他們的想法,才有了如今來自基層的侃侃而談。
徐匯區納稅人體量龐大,職工遇到問題,肯定首先想要找到企業財務尋找幫助,或者打12366服務熱線諮詢。張魯分析説,考慮到這些,稅務部門就先把落腳點放在企業財務和座席人員上,“對外,我們已經連開了8場培訓會,覆蓋3200多戶企業,惠及41萬納稅人。對內,我們開展全員培訓,尤其針對辦稅服務廳窗口工作人員和12366座席人員,我們的要求是不僅能夠快速進行解答,還要能夠清晰地分析各種情況。”
大型企事業單位財務
服務每位職工實現平穩過渡
作為滬上一家擁有近8000名納稅人的大型事業單位,交大的財務負責人最近正忙著應答各種諮詢電話。
交大擁有一個薪酬系統,在稅改之前,所有職工的工資薪金都通過系統裏的演算法可以直接計算完成,隨後只需審核完畢導入個稅納稅申報系統即可。
稅改之後,由於專項附加扣除的出現,財務的操作也發生了變化。“這兩天,除了和稅務部門保持密切的溝通外,我們還和薪酬系統的開發商不停交涉,要求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我們的系統嵌入相應的專項附加扣除模組。”據她透露,目前系統完成了升級。
有了系統的配套支援,所有的操作再次由繁至簡。“先從稅務部門的客戶端下載職工填報的扣除資訊,接著把這些資訊導入自己的薪酬系統,然後再通過薪酬系統計算,和稅務客戶端進行校驗,最後申報到納稅申報系統。”
由於學校每月5日就要完成薪酬發放的工作,對於大部分申報較晚的職工而言,1月份無法享受到稅收新政的優惠,將在2月份獲得補扣。“很多職工都不理解,就會來問。”她説,在這個政策的銜接段,確實有很多工作要做。
“原來個稅扣繳的主體責任在於扣繳義務人,現在,這個主體責任轉移到了個人。”談到這個重大變化,她覺得自己的責任更重了。“我們要通過各種渠道給職工做政策宣講,為他們詳細解釋。”
“不要著急、確保準確。”這8個字反覆出現在她和企業職工的對話中。她説,財務獲取職工申報的資訊和計算工資可能存在時間差。對於1月份來不及獲得專項附加抵扣的職工,不需要太過著急,只要把資訊填報準確,所有的稅收福利都能應享盡享。
涉稅服務機構工作者
化身“空中飛人”喜見業務翻倍
早上9點,蘇州。下午1點,上海。傍晚7點,杭州。
這是德勤稅務合夥人俞萌新年後第一週一天的日程表。她笑稱,她和她的團隊已隨著個稅改革正式落地而化身為“空中飛人”。
“這是史上力度最大的一次個稅改革,不同於以往只是稅率或基本扣除的修改,而是從稅收體制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對於我們涉稅服務機構而言,有幸見證,實屬榮幸。”
從業近18年,她再一次感受到身處變革中。平均一天3-4場的大型公開市場輔導課、客戶對接培訓,讓她和她的團隊橫跨全國,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從去年六月到現在,已經講了幾百場了。”説話時,她正要趕往火車站,開啟又一個忙碌的週末。
“最近,朋友圈被個稅改革的資訊刷屏,可見影響力之大。”在俞萌看來,這次的稅改,是38年個稅制度的一次顛覆性改革,它引入了國際通行的理念,從原來側重扣繳義務人責任,到如今引入居民納稅人年度綜合申報制度,更加強調個人主體責任,影響將十分深遠。
個稅的改革,讓涉稅服務從原來單純的toB的業務模式,轉變成了toB+toC的模式,從原來主要針對企業,變成了如今直接面向更多的納稅人。俞萌説,她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客戶。企業該如何制定執行策略,應對新的申報和代扣代繳要求;不同管理層的人員,又如何在短時間內吃透政策、考慮短期和長期的薪酬規劃;同時,越來越多高凈值人群,也産生了對於跨境稅務相關問題的關注;除了點對點的答疑解惑,涉稅服務也進行了更廣闊的延伸。
“也許之後的十年間,市場上會催生出更多的稅收諮詢人員。這也給我們這樣的涉稅服務機構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她透露,最近這段時間,公司的業務諮詢量已經出現成倍增長,巨大的潛在市場,必將在未來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