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8日,註冊在浦東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的伊藤忠纖維貿易(中國)有限公司被上海市政府認定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加上同日上榜的另外4家,保稅區域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已有109家,佔浦東新區的32.5%。
浦東開發開放30年間,保稅區域從一派田園風光,到現代建築拔地而起,碼頭橋吊氣勢恢宏,海上空中航線四通八達。1993年,區內全年組織稅收僅3556萬元,而到了2019年已達797億元(不含關稅)。
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是首個獲准在中國開設獨資貿易公司的日本企業。伊藤忠纖維貿易(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辻貴由表示,30年前選擇在浦東投資創業,正是因為看中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巨大潛力和政策優勢。
“從稅收角度上來説,註冊在外高橋保稅區既能享受進出口保稅政策,又能享受企業所得稅15%稅率的稅收優惠,後者一直享受到2008年內外資所得稅法合併。”辻貴由表示,“稅務部門在稅收優惠政策合法合規享受、日常管理等方面給了我們許多支援,比如近期把我們列為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的第一批試點企業,幫助我們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良好的政策環境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外資企業落戶浦東,如蘋果、雅培、強生、瑞表、英特爾、富士施樂、捷豹路虎、通用醫療等,其業務涉及電子産品、健康食品、化粧品、醫療器械和藥品等領域。
經過30年的發展,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已經形成了國際貿易、現代物流、先進製造業、特色金融等功能為主的口岸産業。
上海暢聯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代表性企業,公司成立於2001年,2017年登陸A股上海主機板市場。
“2012年1月,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中,我們公司就是首批試點企業。”公司總裁徐峰説,“改革前,我們從事交通物流運輸行業的企業稅負比較高,因為開具的發票進不了抵扣鏈條,不能抵扣。改革打通增值稅抵扣鏈條後,避免了重復徵稅,帶動了本公司及産業鏈上各公司的利潤增長。”
同樣享受到改革先進先試紅利的還有上港集團、中穀物流等一大批物流運輸與服務企業。
2005年,浦東成為全國首個綜合配合改革試點地區。簡政放權,推進涉稅事項審批制度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身處浦東開發開放“橋頭堡”的保稅區稅務部門承擔起了試點任務。
安靠封裝測試(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積體電路封裝測試服務的美資企業,成立於2001年。二十年來,公司實現了從幾十人的小團隊到5447人的大團隊、從租借廠房到8萬多平方米的自有廠房、從單一的低級封裝測試到各種世界先進封裝測試技術和産能聚集的轉變。
公司總經理曹持倫回憶道,以往享受高新技術稅收優惠政策,必須經過嚴格的行政審批,層層把關,對於公司和稅務部門雙方都勞心勞力。“現在窗口即辦項目越來越多,不能即辦的先辦後審、先批後核,並逐步過渡到了備案制,甚至取消備案制,具備條件的企業可以自行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在簡政放權方面,除涉稅事項審批制改革外,保稅區域稅務部門還先後推出了稅源分級分類管理、涉稅事項標準化建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實行登記制、實名辦稅、一窗通辦等系列改革措施。
圖片來源: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
浦東開發開放的30年來,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內經濟類型越來越豐富,包括平行進口汽車展銷、對外文化貿易、離岸轉手買賣、人工智慧和5G産業等。
近年來,區內融資租賃業也獲得了快速發展,從無到有,不僅開展融資租賃業務,也開展經營性租賃業務,租賃標的包含飛機船舶等,已躍升為新的百億元級産業,註冊企業1836戶,註冊資本5824.68億元,租賃資産合計金額累計1.08萬億,涉及368架飛機、316艘船舶以及26台飛機發動機等大型設備。區內融資租賃業2017年繳納稅收28.16億元,2018年39.33億元,2019年42.3億元,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針對新興産業,保稅區稅務部門推出了多項利好企業的服務措施。
2014年7月,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支援上海自貿區發展10項創新措施(簡稱“辦稅一網通”)在浦東率先試點。簡並徵期的“網上按季申報”政策也從最初的交通運輸業、軟體産業,擴圍到了融資租賃行業。
作為試點企業之一的春秋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經累計繳納稅收5.13億元,成為上海融資租賃行業裏重要一員。總經理田超表示,“簡並徵期、按季申報後,我們公司一年下來可以節省三分之二的工作量,資金週轉壓力也會大大減輕。現在我們設立在天津的融資租賃公司也開始按季申報了,浦東先行先試走在了全國的前面。”
此後,保稅區稅務部門又推出發票和稅務文書免費配送、首席聯絡員制度等舉措。
今年疫情發生後,為中國大飛機項目提供零配件服務的艾蒙凱瑟金屬材料(上海)有限公司需要尋找合適的廠房。保稅區稅務局的首席聯絡員得知後,立即聯繫相關部門,幫助企業尋找到了可供重新佈局的新廠房。公司財務負責人高漢英錶示計劃將情況上報總部,爭取今後更多項目落戶保稅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