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短暫停工之後,位於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再次重新開足馬力,加速前進。特斯拉日前公佈了第二季度財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特斯拉加州工廠的生産和交付一度處於停工狀態,上海超級工廠為第二季度貢獻出巨大力量。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上海臨港生産的特斯拉Model 3銷量超過4.6萬輛,以絕對優勢佔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之首。
最近參加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視頻連線時,特斯拉汽車創始人馬斯克再次點讚上海工廠的出色表現:“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真的非常感謝中國團隊。”
從落戶到投産再到二期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浦東新區稅務部門主動出擊,了解企業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從企業發展的堵點、痛點著手,不斷為特斯拉跑出“臨港速度”保駕護航。
2019年11月7日,第一輛中國製造Model3電動汽車正式下線,“馬力十足”的線下銷售蓄勢待發。保障銷售環節發票的及時、足量開具,成為了稅企雙方共同需要面對的問題。
浦東新區臨港稅務局特斯拉稅務專管員陳寧介紹稱,在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産初期,我們就通過調研了解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設計産能3000台/周,單張發票不含稅金額預計超過200萬元,每月發票用量可能超過1500份。
為了能夠第一時間保障企業在銷售環節大額度、高頻次的發票開具需求,浦東新區稅務局在市稅務部門的指導下,主動對接企業,打好納稅服務“提前量”,提醒企業分階段提交了發票審批所需的各項資料。同時積極與各業務部門溝通聯繫,提前預審了本次發票業務的相關資料,並安排人員提前進行實地核查。
11月8日,在第一輛國産Model3下線的第二天,特斯拉正式向臨港稅務局遞交增值稅專用發票最高開票限額升版申請。
在前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市區兩級貨勞部門共同努力,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千萬元版發票升級、發票數量增量、分開票機受理審批等多項審批程式的“臨港速度”,不僅為企業銷售業務駛入“快車道”注入了稅務助力,也探索了一條服務提前介入、資料提前審核的新型審批模式。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遭遇到經營寒冬。據悉,在疫情期間為確保稅收優惠政策最快速的落實到位,臨港稅務局針對重大涉稅事項,建立多小組並聯式辦公,通過跨部門協調、多層級聯動,達到快速審批的效果。
特斯拉正是這項舉措的首批受惠企業之一。臨港稅務局通過數據篩選了解到,特斯拉上海工廠由於前期工程投入大,存在可申請增量留抵退稅的稅額,但由於企業成立時間未滿一年,納稅信用等級未達到受理留抵退稅業務的基本要求。
浦東新區臨港稅務局局長淩春華介紹,在得知相關情況後,臨港稅務局在繼續推行資料提前審批的同時,在市區兩級納稅服務部門的支援下,再次提出納稅信用等級評級與留抵退稅資料審核“並行推進”的創新模式,將優惠政策送進門,精準輔導企業提交兩項業務所需的各項材料,在納稅信用等級公示的同時,完成了留抵退稅資料的審核。
臨港稅務局主動解構企業涉稅業務流程,不僅為企業在辦理涉稅事項上節省了大量時間,同時,也為持續提升臨港新片區稅收營商環境提供了新思路。
2020年1月,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發佈支援臨港新片區發展徵管服務措施的十七條措施,其中一條專門提到在臨港新片區建立稅務“首席聯絡員”制度。
在特斯拉超級工廠落地臨港新片區的這一年半時間裏,臨港稅務局多次就特斯拉所關心的問題,與特斯拉相關工作人員展開多方位交流,並通過“首席聯絡員”保持日常的隨時溝通對接。在歷次諮詢會上,特斯拉工作人員就企業和員工關心的涉稅問題進行了稅務諮詢,臨港稅務局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一一做了詳細解答。
上半年,臨港稅務局持續深化納稅服務改革,通過推行“首席聯絡員”制度、建立“藍水滴”納稅服務團隊等舉措,不斷地加強與企業間的溝通聯繫,及時了解企業需求,為企業制定個性化的納稅服務,以更好的姿態服務於新片區企業發展。
疫情下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但“特斯拉效應”成為上海面向世界的新名片。
今年上半年,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跑出加速度,共簽約項目141個,投資總額1767億元。隨著臨港新片區不斷深化改革,打造最自由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像特斯拉一樣的企業正將這裡視為成就夢想的熱土。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黨委委員、浦東新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吳健表示,立足於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的新起點,稅務部門將繼續改革創新的腳步,將“特斯拉模式”轉變為“臨港通用模式”,讓“特斯拉速度”成為所有落地新片區的企業的常態,不斷地創新徵管模式、革新納稅服務,為臨港地區企業的發展提供最優質的稅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