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工作方案》和“靠普十條”助企紓困政策實施兩個月以來,普陀區稅務局積極推動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落地。面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納稅主體,普陀稅務依託稅收大數據與網格化服務,精準投放“政策補給包”,確保“加碼”紅利及時轉化為企業的“真金白銀”。
為個體戶“輸血造血”
作為城市經濟活動的“毛細血管”,個體工商戶抵禦經濟波動和疫情等特殊情況的能力較弱,普陀區稅務局推出一系列減稅降費優惠政策,針對性地為個體工商戶提供“利好”,切實幫助他們一步步跨過難關。
楊竣清是一名退伍軍人,在普陀區瀘定路上經營了一家洗衣店,受今年疫情影響,他的洗衣店經歷了艱難的生存期,“疫情閉店對我們個體工商戶來説影響特別大,門店營業額急轉直下”。但楊竣清對此卻很樂觀,“自2020年底開店以來,我享受到小規模納稅人免稅、個人所得稅減半等政策,共免掉30000元左右的增值稅和個稅,對我們這種小店來説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稅務部門的老師還專門向我宣傳過自主就業退役士兵創業稅費扣減政策,讓我切實感受到國家對退役軍人的優待和幫扶。”
沒有了稅費負擔,再加上目前洗衣店的生意已慢慢回溫至疫情前,楊竣清對洗衣店未來的發展也有了新的規劃,“我計劃在1-2年內拓展2-3家分店,時機成熟後再開工廠店,一步一步實現我的創業夢想!”
助民生行業重燃“煙火”
7月起,留抵退稅政策擴圍至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7個民生相關行業。作為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的“重頭戲”,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為民生行業紓困解難起到關鍵性作用。
對不少人來説,生煎是最具煙火氣的上海小吃,而一場突如其來的嚴峻疫情,讓這份市井煙火氣消失了近兩個月,也讓小楊生煎遭受虧損。據小楊生煎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楊利朋介紹,今年3月,受上海本土疫情影響,不少門店陸續被迫中斷營業,儘管企業積極參與市場保供,但企業依舊面臨巨大的資金鏈難題。
“得益於7月留抵退稅擴圍新政,我們獲得了一大筆現金流。”楊利朋告訴記者,新政出臺後,上海市普陀區稅務部門第一時間為上海朋利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旗下小楊生煎企業管理髮展(上海)有限公司送達2000余萬元存量留抵退稅“薪火”,大大緩解了公司支付供應商貨款、發放員工工資等資金壓力。
“手裏的退稅款如同‘及時雨’,讓我們感到踏實。稅務部門耐心細緻、主動精準的輔導服務,堅定著我們渡過難關的信心與決心。”楊利朋感慨。
為科技企業轉型添能
上海思亮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城市精細化管理的“AI 場景運營商”。公司致力於智慧社區産業鏈的技術研發,其中智慧停車服務的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市前五。然而,本輪疫情導致公司多項業務一度停滯。據公司財務總監陳正玉介紹:“疫情期間交通物流受阻,原輔材料、設備物料等進不來,運費和原輔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應收賬款回款慢,企業資金流一時捉襟見肘。”
“所幸,稅務部門送來‘銀稅互動’及時雨,在關鍵時刻為企業抗擊疫情、恢復生産換得‘真金白銀’。”陳正玉補充道。據悉,疫情期間,普陀區稅務局依託稅收大數據和網格化服務,收集困難企業實際訴求,隨後派專員“一對一”線上開展“銀稅互動平臺”宣傳輔導,深化“政稅銀企”四方對接,幫助思亮資訊旗下子公司以納稅信用貸得141.5萬元。
“除了銀稅互動‘輸血’以外,稅惠紅包的減壓,也讓企業轉型無憂,接續發展信心十足。”陳正玉強調,思亮資訊的發展一直有稅收優惠的相伴。根據公司目前的創新研發及營收情況,預計今年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及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款可達340萬元。
眼下,思亮資訊正利用自身的核心技術優勢,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進一步做深産品滲透和新産品的開發,依託技術帶來逆境中的“新生機”,今年企業稅收能級有望向千萬級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