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關鍵期,為助力農企農戶搶抓農時起好步,上海稅務部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落實落細惠農助農政策,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稅費優惠精準“澆灌”。
以“稅”惠農,從會種地走向“慧”種地
打泥、養地、施肥……在金山區高樓村的一片稻田旁,上海禾粟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夏贇正指揮著農機在水田間來回穿梭,為水稻育苗做準備。眼前這片一百餘畝的稻田,利用“全機械化生産+生態防控技術”,不僅産量高,品質也受到消費者一致好評。
高科技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夏贇介紹,為了實現水稻種植從“靠天吃飯”向現代農業轉型,他整合各方資源,前後購置、改良了30多臺涵蓋各種功能的農業機械設備。“現代農業涉及育苗、精灌等多種新技術,加上品牌培育、市場開發,初始投入非常大。”作為村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夏贇頂著不小的壓力。
夏贇説,以稅收優惠政策為例,這兩年僅自産農産品免征增值稅這一項政策就為合作社減免金額70余萬元。這幾年在減免稅資金“活水”的持續澆灌下,合作社引入了“蝦稻共生”種養模式,通過生態迴圈利用,獲得綠色稻米和優質蝦,達到“一田雙業、一水兩用、一季多收”的成效,現在每畝地的經濟效益比傳統種植翻了五六倍。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我們合作社將繼續加大在綠色現代農業技術鑽研和應用上的投入,把稅費優惠等國家的好政策轉化為好産品,帶動周邊回鄉創業的農戶們從會種地走向‘慧’種地!”夏贇説。
以“稅”興農,從蔬菜好走向鄉村興
春耕時節,崇明區中興鎮的農場裏一片忙碌,大棚裏培育的有機蔬菜正源源不斷地送上市民的餐桌。
“去年這個時候,企業資金和人手捉襟見肘,眼看春耕在即,還要操心蔬菜銷路,急得我團團轉。”回憶起去年春耕時節,國家級生態農場、上海市農業龍頭企業上海萬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震十分感慨,“就在我們焦頭爛額時,稅務部門主動聯繫我們,送來了量身定制的政策大禮包。”
近年來,上海稅務部門持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借助稅收大數據優勢精準落實相關稅費政策,全方位扶持農業等特色産業企業發展,2022年以來,上海萬禾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享受自産農産品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減免稅額超過300萬元。
“我們把這筆資金投入市場經營,借助‘網際網路+農業’創新零售模式,讓農田和市場對接更緊密,在商業模式上打造出了‘郊野農場’‘線上農場’‘都市農場’。”黃震介紹,目前,萬禾基地生産的有機蔬菜,可覆蓋上海市200多萬消費群體,也帶動了當地5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
以“稅”助農,從機械化走向數字化
在數字化浪潮下,農業現代化、農機智慧化已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水稻機械化種植技術培訓現場,搭載了華測導航的智慧無人插秧機在北斗導航指引下精準作業。
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高佔武介紹,這種無人化作業模式是打好春耕戰役的好幫手,與傳統駕駛作業相比,不僅降低了駕駛門檻,作業效率和土地利用率也得到有效提高,讓田間作業更加智慧化。
去年以來,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落地落實,讓走在智慧農業科技前沿的華測導航也得到了“真金白銀”的助力。收到電子稅務局推送的“政策紅利帳單”,讓高佔武有些驚喜。紅利帳單顯示,華測導航全年已享受稅費減免紅利共計5500萬餘元,其中適用軟體産品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減免金額5000萬元,另外還享受到抗擊疫情地方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數萬元。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持續聚焦稅收惠農助農,進一步優化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推送機制,全力做好涉農企業稅費政策落實和服務工作,為上海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稅務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