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熱詞:
上海城市精神: 海納百川 追求卓越 開明睿智 大氣謙和

中國青年報:“上海牌”營商環境引鳳來棲

發佈時間:2023-03-24 09:32
字號:[ ] [ ] [ ]
列印本頁

  營商環境的提升,一直是上海市各級政府關心的一件大事。2023年上海召開的新年“第一會”就是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發佈的第一份文件就是《上海市加強整合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

  這份行動方案還有一個別稱——上海優化營商環境6.0版行動方案。上海這座城市從2018年起連續6年出臺了6個版本的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每一年的新版本,都是上一版的升級迭代。

  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上海作為中國樣本城市之一,貢獻了55%的權重,助力中國排名從2018年的全球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

  記者注意到,隨著“上海牌營商環境”口碑、名氣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在這片沃土上駐足,以謀求更廣闊的發展。

  一座外企“敢投”的城市

  來自上海市商務委的最新消息顯示,2022年上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當年實際使用外資保持了正增長。這一年,上海實際使用外資239.56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230.73億美元,佔全市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96.3%。此外,上海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25家。

  離上海市民生活“最近”的外資,當屬山姆一類大超市了。今年春節前後,上海在原有眾多“倉儲會員店”的情況下,又新開了山姆金橋店、開市客浦東店等超大型倉儲會員店。這些門店被稱為“千元店”——消費者單次的消費數額一般為千元左右。

  1996年進入中國佈局倉儲會員店的山姆超市,頻繁在上海佈局門店,一是看中了長三角區域的消費能力,二是認可這裡的營商環境。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指出,上海在市場環境方面具備獨特優勢,外企只要在上海市場站住腳,就基本能在長三角站住腳,“要知道,這是中國品質最高、購買力最強、潛力最大的一個市場”。

  他認為,無論從交通、電力、通信、物流等硬體基礎設施要素來看,還是從法規規則以及對規則的執行力等軟體條件來看,上海都是一座讓外企“敢投”的城市。

  即便是開辦一間24小時便民小超市,都能在上海享受到足夠的便利。過去,開一間小超市需要辦理5張許可證,準備5套申請材料,往返于各個部門及窗口,耗時38個工作日。如今,“一業一證”改革使得5張許可證合併為一張綜合證,38個工作日變為5個工作日。如果在正在進行“市場準營承諾即入制”改革的浦東新區辦理,最快當天就能取證。

  中小企業也能找到“存在感”

  外資對上海很重要,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也是上海的“心頭肉”。

  3月中旬,記者在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展廳看到,多塊大螢幕上顯示著上海營商環境的各項指標,包括重要産業佈局、新興産業圖譜、創業服務地圖等實時資訊。該中心負責運營的市政府服務企業官方平臺“上海市企業服務雲”,集合了政策查詢、網上辦稅、申請專利等多項功能。

  這個中心肩負著服務全市中小微企業、重點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職責。

  據悉,去年上海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協調辦公室(以下簡稱“中小企業辦”)實施了中小微企業政府性融資擔保貸款貼息項目,共支援中小微企業11199戶(次),貸款規模489.71億元;在進行大走訪大調研後,開展防範和化解中小企業賬款拖欠問題專項行動,實現無分歧欠款化解率100%,50萬元以下無分歧欠款清償率100%;此外,還推出了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政策宣講等服務企業的“實招”。

  黃浦區中小企業服務專員柴昉一所在的南京東路街道地處上海“城市之心”,該區域註冊的中小企業2000余家。作為街道8名中小企業服務專員,柴昉一負責250家企業的服務工作。

  轄區內有一家成立於上世紀90年代的酒店設備企業,曾是國內酒店設備行業龍頭企業。近年來隨著網購的出現,該企業不停地走下坡路,而企業負責人不知從何入手進行改革創新。柴昉一和同事一次次到府幫助企業,提供政策指導、改革創新思路;企業負責人不斷在研發專利上下功夫,並更新了公司管理制度,走出了一條轉型升級之路,還成功申報了專精特新企業。

  中小企業辦2023年的目標是,累計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兩萬家以上、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0家以上。

  “黑科技”加持便利、高效、規範的營商環境

  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院長呂康娟介紹,國際上大致有兩種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模式:一是政府主導模式,二是商業主導模式。政府主導情況下,一般要以市場主體獲得感為目標,通過“無形的手”打造貿易投資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府服務規範、法治體系完善的商業環境。

  便利、高效、規範如果要同時具備,還須引入一些“黑科技”。上海目前正把各種數據要素統一到一個平臺上,讓企業工作人員手指點一點,就能享受到“標準服務”。

  以上海稅務部門會同海關、商務委共同建成的“出口資訊數據池”為例,它完成了出口報關、進貨發票、技術出口合同登記等資訊的線上整合和要素化採集,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實現貨物出口和技術出口退稅申報雙“免填報”。上海企業的退稅服務,從“無紙化”升級為“智慧化”。

  “新系統會自動跳出我們公司的出口合同和數據,節省時間且不易出錯。”上海弘遙電子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王海英介紹,自己現在通過新的出口退稅系統,可以輕鬆申請退稅,“兩三天退稅款就能到賬”。

  這套方便的新系統背後,實際上就有稅務、海關、商務委三部門數據打通後形成的“出口資訊數據池”的加持。而以往,企業辦理技術出口手續需要在商務委網站和稅務系統錄入兩次合同,像弘遙這樣的企業,每次可能要自己錄入上百份合同。

  三部門數據打通帶來的好處遠不只是“方便”這麼簡單。上海市玩具進出口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宋建中至今仍記得自己“奮戰”在稅務局近一天時間和專管員面對面核對資訊的場景,“現場搞一天材料後,還要再等幾天時間等退稅款到賬”。

  宋建仲介紹,退稅款可不是一筆小錢,他的公司僅今年前3個月,已經拿到了4000余萬元的退稅款,每一筆退稅款從申辦到到賬約為兩個工作日。但過去,在半個多月等待退稅款的時間裏,公司不得不用銀行小額短期貸款度過“尷尬期”,這實際上增加了財務成本。

  據悉,2022年全年,上海已有2.56萬戶企業享受到退稅“倍速”的便利,辦理出口退稅總額超過997億元。

【返回頂部】【列印本頁】【關閉本頁】

主辦單位: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號 電話:021-12366

網站標識碼:bm29090019 滬ICP備19025643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558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