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上海火車站東側的蕃瓜弄小區舊住房改建(拆除重建)項目正式開工,預計三年半後實現居民回搬。“原拆原建”,對居民而言,不僅煤衛獨用,還增加了一定面積,但從法律層面而言,居民們擁有的房屋實際上發生了變化,屆時將取得新的不動産登記證書。
拆除重建過程中的涉稅問題,並沒有可供參考的先例,無法像一般的舊區改造房屋拆遷,憑“動拆遷補償協議”上列明的拆遷成本和取得補償,用來計算可減免的相應稅款。如何在不能創設政策的前提下,運用“匹配度”最高的政策,既能做到符合當前稅收政策規定,又不額外增加居民稅收負擔?上海稅務部門強化政策梳理,反覆組織研究,將居民和政府“換房”作為破局切入點,即如果回搬協議中明確最終新入住的房屋和原有的房屋價值相等,無需支付差價,則實際上抵銷了回搬居民可能承擔的契稅義務。
“土地使用權互換、房屋互換,契稅計稅依據為不含增值稅價格的差額。這是現有政策的規定。”上海市稅務局財産行為稅處負責人介紹説,“援引適用該條政策,較選擇動拆遷情形下的契稅減免政策,更適合蕃瓜弄項目改造,既能從實際上解決取得新房環節的稅負問題,也為地方政府和房地部門加速推動舊區改造省去了逐戶簽訂動遷補償協議的繁瑣程式。”
據悉,自2020年上海市成立城市更新中心專業平臺、持續推進舊改工作以來,上海稅務部門主動跨前,已參與舊改項目24個,提出合理有效的參考意見10余項,惠及居民5.3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