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裏,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措施,打造“宣傳輔導、辦稅服務、跟蹤落實、統計核算、內外監督”一體化政策落實保障體系,有力支援市場主體紓困和發展,積極服務“六穩”“六保”大局。截至12月徵期結束,2020年1—11月,上海市由稅務部門徵收的稅收和非稅收入累計新增減稅降費510.7億元,其中:今年出臺的支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141.3億元;去年年中出臺政策在今年翹尾新增減稅降費369.4億元。
稅費降下來,獲得感提上去。稅務部門用稅費的“減法”,換取企業發展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稅惠加碼穩復産,居民消費復蘇向好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電影放映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國家在2019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從免征增值稅和文化事業建設費、延長虧損結轉年限等多個方面出臺了多批次、階段性、有針對性的稅費優惠政策,減稅降費“組合拳”,幫助電影行業上演了從“活”到“火”,再現了往日“滿座”盛況。
據上海影城有限公司的財務王經理介紹,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展映電影預售開啟後10分鐘就賣出了10萬張電影票。截至11月底,上海影城營業收入4943萬,其中票房收入3220萬。王經理透露,企業先是收到退還的文化事業建設費5萬多元,又享受到增值稅減免93萬元,得益於稅費優惠政策“大禮包”,影院業績回暖的速度與進度超出預期。
國慶假期向來是觀影高峰。“前半年我們度過了漫長的‘空窗期’。因為房租、人工成本,加上上座率的限制,我們雖然恢復營業,但每天都在虧損。我們把很大的希望都放在了國慶檔。”上海百麗宮匯寧影院有限公司負責人説道,“不負所望!國慶8天票房收入超過150萬元,同比去年還略有上漲,我們心裏都放下了一顆大石頭。特別感謝稅務部門疫情期間到府送政策,主動告知我們對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至8年,能讓我們歇歇腳、喘口氣。”據統計,國慶檔上海的電影票房達到2.21億元,佔全國總票房5.6%。僅10月1號的單日票房達到3878.19萬,較去年同期增長1.9%,創造了今年國內城市單日票房最高記錄,也成功為電影市場打上一劑強心針。
從7月20日有序恢復營業到春節檔“歸位”,減稅降費為電影放映行業減負鬆綁,推動居民文化消費復蘇回暖,助力“國內消費大迴圈”蓬勃發展。“有觀影市場,有政策扶持,相信後續的元旦假期與最重頭的春節檔,電影行業將不斷迎來新的觀影高潮,一掃過去陰霾。”百麗宮匯寧影院財務負責人表示。
“真金”落袋興科技,高新企業蓬勃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穩定支援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關鍵時刻如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保持創新熱情,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也是稅務部門思考的重點。
上海朗億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高性能助劑、母粒及功能複合材料的研發、生産和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一直是朗億公司最大的成本支出。公司財務潘虹算了一筆賬:“從2015年開始,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投入以40%的比例逐年遞增。五年來,研發費用總投入合計2000萬。享受的加計扣除研發費用合計1175萬。”
減稅降費的落袋既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也激發了其研發投入的意願。“公司自成立以來,視技術創新為發展根本,每年將10%以上營業額投入研發以保持産品的技術領先。”公司法定代表人唐曉峰博士表示,自2014年起該公司連續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受益於“高新”標簽,又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15%稅率的優惠政策,企業的營業收入及利潤逐年攀升,2020年全年收入將達3500萬,高新産品收入佔比提升至95%。新研發的産品無機微奈米抗菌劑,11月份在國際舞臺脫穎而出,斬獲了2020國際CMF設計獎。
減稅降費已然成為點燃科技創新“新引擎”,唐曉峰博士對公司的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朗億公司的成長壯大,離不開政策的支援,稅務部門幫助我們吃透用好政策,領足盡享減稅紅包,增添了我們發展的信心,我們也將以實際行動勇立潮頭,繼續把企業做大做強。”
稅費減負輕裝行,小微企業信心提升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細胞”,無論是應對衝疫情影響還是推動高品質發展,都需要每一個經濟“細胞”活力充分釋放,小微企業更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讓眾多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更輕,發展步伐更穩。
上海道驪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現代化物流企業,為全球大型電子産品企業提供提送貨、倉庫分撥、機場配送等一整套物流服務,線路覆蓋華東、華中、西南等地主要城市。
“過去一年是企業全面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該公司財務負責人程升雍説。考慮到運輸對象大多是高價值貨物,合作客戶對安全性要求高,公司在標準、技術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日益攀升。“我們遇到了稅收優惠等好政策,緩解了現金流的壓力”。2019年小型微利企業普惠性所得稅減免政策出臺,放寬了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上海道驪物流有限公司成功進入小型微利企業的行列,享受到稅收優惠49萬元。企業主要把這些資金投入到物流智慧化研發上,成功開發大數據物流資訊實時監控系統,解決了物流業資訊不對稱問題。
“國家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稅收政策,特別符合我們企業階段性的發展需求。”如今發展壯大的道驪物流已不再是小型微利企業,但在增值稅稅率下調、車輛購置稅減免稅、國際貨代免征增值稅等多項政策的加持下,2020年仍享受減稅近50萬元,為企業做強做優提供持續支撐。
搭乘減稅降費政策的“便車”,企業走上了一條品質和效益雙提升的“高速路”,業務版圖不斷拓展,除去電子産品,企業陸續與知名服裝品牌展開闔作,並開闢了國際航空運輸線路。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29億元,凈利潤1189萬、同比增長了3倍多。
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不僅實打實轉化成企業穩産達産、研發創新和發展壯大的新動能,而且有力支撐了全市經濟高品質發展。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站在新的起點上,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馬正文表示,稅務部門將圍繞經濟高品質發展,既依法依規徵稅收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財力保障,又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研究完善支援科技創新、實體經濟、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評估完善稅收支援臨港新片區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的徵管服務措施,研究探索支援離岸業務稅收政策,分步實施發票電子化改革,進一步優化出口退稅服務,更好發揮稅收大數據服務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作用,助力上海打造“雙迴圈”中心節點和戰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