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佈,支援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四年來,圍繞稅務總局推出的“16+10”稅收支援體系,上海市稅務部門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與相關兄弟省市稅務部門密切協作,當好優化營商環境主力軍,助力打造科創共同體、推動示範區綠色發展,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成效。
創新服務舉措
當好優化營商環境主力軍
2019年12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寧波稅務部門共同簽署《關於共同推進稅收支援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在聯席會議、合作辦公室、專項工作組“三個層級”協調機制的保障下,一項項稅收服務創新舉措有效落地,為助推一體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稅收營商環境。
2020年5月,全國首單跨省遷移業務在上海青浦落地,打通了稅收數據傳遞的省際通道。兩年多來,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內已有83戶企業成功辦理跨省遷移,為促進資源高效配置、激發區域經濟新動能發揮了積極作用。
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今年年初將總部從江蘇省遷移至上海虹橋商務區,集團稅務總監張瑛峰表示:“通過跨省遷移,既能留住老品牌、老客戶,又能在遷入地同步享受成熟企業相對應的各項稅收政策和服務,這對企業持續發展非常重要。”
拆除行政藩籬、暢通要素流動,正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要義所在。2020年8月,示範區稅務機關率先簽訂合作備忘錄,推出首批4大類15個涉稅事項通辦清單。很快,這項舉措在長三角全域得到推廣實施。2020年10月,《長三角“最多跑一次”稅務事項清單》發佈,資訊報告、發票辦理等14大類199個事項“最多跑一次”辦理指南,為長三角地區納稅人辦稅“再提速”。
“我們原本每年至少需要往返上海4次辦理房土兩稅申報,現在通過簽訂跨省銀行賬戶三方協議,不用異地奔波就能辦稅繳費,跨省辦稅真正為企業減輕了負擔、贏得了效益。”嘉善縣國有資産投資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金鹿説。
除了融合辦稅不斷推進,稅務執法區域協同也讓企業負擔更輕。2020年6月,三省兩市稅務部門聯合製定區域申報、發票類稅務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裁量基準和稅務輕微違法行為“首違不罰”清單,在全國率先推行跨區域執法標準統一。2021年6月,示範區稅法檢等九部門聯合發佈《稅收司法精誠共治展望方案》,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更好維護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利益。
“長三角越來越像一座城。”亞士創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沈安這樣評價道。亞士創能起源於浙江杭州,總部在上海青浦,最大的製造基地在安徽滁州。稅務執法區域協同,讓企業在內部稅務事項管理上能夠同事同標。“比如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的統一,使處罰標準更加公平、透明,讓跨區域佈局的企業明明白白、放心經營。”沈安説。
稅收優惠護航
助力打造長三角科創引擎
長三角區域高品質一體化,也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了更合適的發展舞臺。
作為長三角數字幹線的重要功能載體,中國北斗産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建設已頗具規模。園區企業從最初的10家,到集聚華測、聯適、威固、海積等一批北斗導航與定位相關企業300余家,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産業鏈,基地産值從最初數億元上升至2021年54.7億元,年均增長超過40%。
驅動企業落戶、産業聚集的背後,離不開一體化制度的持續發力,也離不開稅收政策的一路扶持。2019年以來,國家持續出臺減稅降費政策,上海市稅務部門堅持“精準輔導+提速辦理”,落實落細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大幅降低市場主體稅費負擔,讓企業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潮中不斷釋放新增産能。
“這些年,稅費優惠政策釋放的資金活力,陪伴我們在一個個技術關口實現了突破。我們享受了高新技術企業15%企業所得稅稅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體産品增值稅即徵即退政策等稅收優惠政策,僅2021年加計扣除金額就達2.5億元。”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高佔武表示,作為上海北斗産業龍頭企業,企業將持續加碼研發,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預計也會享受到更多稅收紅利。
受益於不斷優化的稅收營商環境和持續釋放的稅費優惠紅利,上海金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同樣紮根長三角,不斷做大做強。
“好政策就是企業的好未來。近年來金髮在上海和江蘇兩地總營業收入不斷攀升,一體化發展和稅收優惠等國家紅利加速釋放,降低了公司經營成本,也加速了我們業務範圍的拓展。”財務負責人劉建新表示,基於佈局長三角發展的需要,金髮科技正全力建設全球車用材料創新中心,繼續引領華東地區改性塑膠新材料産業的發展。
放眼未來發展
為綠色示範區注入“稅”能量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標誌性“試驗田”——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聚焦生態環保等領域,全力打造水鄉客廳等重點示範項目,生態綠色正成為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繼《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發佈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碳達峰實施方案》也緊隨出臺。在此過程中,稅務部門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鞏固落實好以環境保護稅為主體、多稅種為輔助的綠色稅收體系,為服務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綠色發展提供“稅務方案”。
上海燕龍基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擁有廢玻璃處理技術相關專利50余項,其首創的廢玻璃“幹洗”技術徹底改變了以往廢玻璃分揀過程中對於水洗的依賴,解決了廢水處理的污染難題。
“稅務部門持續跟進,輔導我們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徵即退優惠政策,2019年以來7800余萬元退稅款到賬,幫助我們及時更新環保項目和延伸産業鏈。”燕龍基財務總監張震表示,企業負擔輕了,環保設備多了,公司將持續進行技術升級,推動綠色低碳生産,為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打造低碳零碳引領區和樣板間貢獻力量。
在綠色稅制助力下,上海上藥杏靈科技藥業股份公司同樣駛上了綠色發展的“快車道”。2018年環境保護稅開徵以來,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環保研發資金,促進銀杏葉提取銀杏酮酯的高濃度難降解廢水處理工藝的優化升級,目前已取得了四個廢水處理工藝的發明專利,推動形成發展良性迴圈。
“企業注重利潤,但還要承擔社會責任。達標準、免稅收,讓我們覺得綠色環保之路越走越有勁。”杏靈科技環保部門負責人沈夢樂表示。
據了解,在落實落細綠色稅制的基礎上,上海市稅務部門聯合生態環境部門設計多類監控指標,建設綠色稅種稅源數據庫,推進數據共用整合應用。數據顯示,與2019年對比,上海市納稅人申報的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年降幅分別達13.8%、21.03%,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年降幅達8.48%,綠色稅制在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高品質發展的效應已初步彰顯。
潮起長三角,揚帆正當時。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市稅務部門將堅持發揮好稅收職能作用,與兄弟省市稅務局深化合作,探索跨區域稅收協作新模式,持續推進區域徵管一體化、辦稅便利化新舉措,助力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進中提質,推動“長三角”巨輪乘風破浪、加速前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