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GDP超3萬億元、經濟總量保持全國城市首位,這是經受疫情嚴峻考驗的上海給出的答卷。今年以來,隨著所有政策效應持續釋放,上海經濟呈現出較強韌性和內生活力,實現“V”型反彈。
其中,系列稅費支援政策有效落實,為推動上海經濟高品質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0月上海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2200億元,有效補充了企業現金流,更好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留抵退稅“送活水”“增信心”
4月以來,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的快速落地,為受到疫情衝擊的上海企業帶來了資金活水,有效緩解市場主體的資金壓力。上海永達市政建設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承接著市內道路、下水道等市政設施的整治提升和運作保障,每年參與進博會的運維保障。受疫情影響,企業上半年營業收入僅完成全年預計收入的30%。復工後公司資金狀況非常緊張,維持正常運作都有壓力,卻有大量的施工項目急需復工。
“753萬元的留抵退稅款快速到賬,對於我們這樣剛剛復工復産卻又資金緊缺的施工單位來説,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永達市政董事長俞軍表示,“我們迅速重啟多個養護施工項目,8至9月戰高溫、戰颱風,有效保證了市民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
7月起,留抵退稅政策擴圍至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7個行業,更多民生企業享受到了政策紅利。
誕生於1994年的“小楊生煎”是上海知名小吃品牌,企業創始人、總經理楊利朋介紹,受疫情影響,多家門店陸續被迫中斷營業,儘管企業積極參與市場保供,但二季度虧損依然超過3000萬元,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鏈難題。
“得益於7月留抵退稅擴圍新政,讓我們獲得了一大筆現金流。”楊利朋介紹,新政出臺後,稅務部門第一時間送政策到府,上海朋利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旗下小楊生煎企業管理髮展(上海)有限公司共收到留抵退稅2000多萬元,助力企業重燃“煙火氣”。
“拿到手裏的退稅款,讓我們切實感受到國家的關懷與幫助,提升了我們渡過難關的信心與決心。”楊利朋表示,這筆資金大大緩解支付供應商貨款、發放員工工資等資金壓力,企業得以加速重振,讓上海美味繼續飄香。
出口退稅“減資料”“加速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疊加影響,今年以來,外貿企業經營壓力不小。上海外貿企業從提出申請到退稅到賬的平均時長不斷壓縮,為外貿企業“破浪前行”再添了一把力。
富士通將軍(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空調生産出口的先進製造業企業,其主打的空調系列産品遠銷歐美及亞太地區數十個國家。公司財務負責人盧佳表示,稅務部門把加快出口退稅辦理進度相關舉措向我們進行了詳細宣講,退稅款快速到賬,大大緩解了公司因原材料大幅上漲導致的資金壓力,我們計劃用出口退稅款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擴大競爭優勢,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辦理時限在壓縮,辦理手續也在持續簡化。除了不斷優化線上辦理模式,上海稅務部門還積極落實出口退稅減資料、減事項、減紙質證明的“三減”便利舉措,取消或調整需要報送的紙質資料涵蓋備案、申報、證明等三大類18項。
“要報送的資料明顯變少了,這項變化讓我們省去不少人力成本和辦稅成本。”上海斯麟特種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王月飛介紹,得益於一系列出口退稅提質增效的新舉措,企業出口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今年,企業已辦理出口退稅較去年增長近七成,出口銷售額也已實現翻倍。
有關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上海市出口總值1.2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1%,外貿企業主體活力不斷增強。
減稅緩稅“儲動能”“蓄潛力”
中小微企業是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扶持好小微企業發展,就是保護了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創業創新的重要源泉。
成立於1963年的上海市塗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的中小型科技企業,主要從事塗料顏料的第三方檢測。“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我們總能感受到稅務部門對我們的支援。”企業財務負責人沈佳敏介紹,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的政策,企業可以享受加計扣除費用300萬元。
中小微企業在享受減稅的同時,還可以享受緩稅政策。今年9月,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公告,進一步延長製造業緩稅補繳期限,繼續助企紓困解難。
“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政策的再延長又給我們爭取到86萬元的‘無息貸款’。”上海端雅橡塑製品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吳斌介紹,近期硅膠原材料在國際市場上漲幅較大,受疫情影響進口原材料購買週期延長了近6個月,大量流動資金都投在原材料定金上。“流動資金有了新補充,不僅穩住了市場訂單,也能更好地應對各類年終費用結算,為我們企業發展儲能蓄力。”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馬正文表示,上海稅務部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推動各項稅費支援政策落細落實,積極探索中國式稅收現代化建設新路,更好服務上海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