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期的專題調研中,調研組了解到外建企業普遍面臨登記、預繳多頭跑的情況,並對申報繳稅的方式深感不便。而與此同時,稅務人員也普遍認為建築業營改增後,外建項目的徵管模式變革較大,徵管效能有待提升。為此,調研組堅持“問需”更要“問計”的原則,結合普陀區歷來建築企業、在建項目多的特點,重點調研了普陀區稅務局優化外建項目管理的具體舉措和創新做法:
普陀區稅務局為把好外建企業稅法遵從的第一關,及時掌握項目開工相關資訊,積極推進數據資訊跨部門破壁互通,探索並初步形成了外建項目稅收協同共治機制:一是互聯互通,建立數據定期交換機制。在區府的主導下,區稅務局與區重大辦、建交委、發改委、規土局等十個部門聯合成立了區重大辦建築業稅收跟蹤辦公室,各部門指派專人資訊員,定期舉辦聯席會議,用機制規範部門間資訊交換。全鏈條掌握外建企業合同簽訂、項目開工、收付款項及竣工驗收情況。二是跟蹤管理,建立數據核查比對機制。將採集的數據資訊與稅務系統內的已報驗登記、已預繳稅款的資訊進行比對,一旦比對不符,就戶核查,並對應報驗而未報驗的項目進行催報,對未交少交的稅款進行催繳。據統計,前階段區局對營改增後項目未辦理報驗的情況進行清理,截至5月20日,已有23個項目補辦了登記手續,超過未辦理報驗登記項目的一半以上。根據付款開票情況,已有12戶申報稅收345萬元。
這一聯動機制在全程跟蹤外建企業徵收管理上取得了實效,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數據聯通共用在加強稅收協同共治中的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要讓“最多跑一次”真正落地生根,在外建項目的管理上,應在更高層面上健全外建項目全流程管理,規範登記資訊採集口徑,建立高效的數據交換共用平臺,通過讓數據多跑路進一步簡並管理環節,順暢外建項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