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億元減稅降費、50萬噸碳減排量、5.8億元“反向開票”金額——亮眼數據的背後,是上海市稅務部門精準施策,推進環保稅減免、“反向開票”等一系列稅收支援政策落地見效,推動經濟綠色轉型、企業技術創新的生動注腳。
超440億元支援企業綠色發展
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上海市落實推動綠色發展稅費支援政策減稅降費超過440億元,稅收杠桿正在有效引導企業走向綠色、低碳、迴圈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上海伊萊茨真空技術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智慧節能真空泵組整齊排列。“我們的智慧節能真空泵組,已經在國能、華能、大唐等發電集團及瑞士垃圾焚燒發電廠廣泛應用,平均節電幅度超70%。”公司總經理潘小青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為國內數十家大型電廠提供一百多套高效節能機組,每年節電約5000萬度,減少碳排放約50萬噸。
作為一家專精特新企業,伊萊茨在技術創新和産品研發過程中,多次獲得稅務部門的精細服務。讓潘小青印象深刻的是,企業首次嘗試分批次出口大型設備時的經歷。“當時我們對出口退稅流程不熟悉,稅務幹部主動到府,針對公司實際情況梳理了出口退稅政策、申報流程和出口發票開具方法,提供全方位的指導,讓我們首次申報就一次性通過。”潘小青説。
持續的稅費支援政策讓企業很受益。“近三年,我們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550余萬元,這些‘真金白銀’直接轉化為研發投入,推動我們突破技術瓶頸。”潘小青説,公司近三年研發投入佔比達到9%,2022年—2024年實現11.8%的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和9.9%的凈利潤複合增長率。
11億元環保稅免稅引導企業守護一方碧水藍天
“多排多徵、少排少徵、不排不徵”的正向激勵機制正持續引導企業踐行綠色生産方式。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上海市城鄉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廠累計享受環保稅免稅超11億元。
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處置有限公司是崇明區首批“無廢細胞”示範單位之一。該公司依託崇明三島的生活垃圾,通過焚燒發電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積極探索城市固廢綜合治理新路徑。
“2025年上半年,公司享受環境保護稅減免70萬元。”公司負責人介紹,“這份綠色紅利不僅切實減輕了運營成本,更堅定了我們投資環保技術的信心。”在稅收支援政策的支援下,該企業積極延伸資源綜合利用産業鏈,加速推進爐渣處理設施的改造與升級,提升金屬回收效率和爐渣綜合利用率。目前,該企業日均處理垃圾800噸,年發電量超過1億度。
“反向開票”暢通資源迴圈利用鏈條
上海渡晶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是“反向開票”政策的受益者。
“借助‘反向開票’政策的‘東風’,我們終於解決了最頭疼的‘票源’問題。”公司財務負責人表示,“過去從自然人處收購廢舊墨盒,難以取得進項發票,導致增值稅抵扣無據、成本核算無憑。現在我們可直接向出售人反向開具收購發票,徹底打通了票據鏈條,解決了‘取票難、抵扣難、成本列支難’問題。”
“反向開票”不僅優化了企業的稅務處理,也推動了業務流程的規範化。上海渡晶公司財務負責人介紹,以前企業需要通過中間商採購廢舊墨盒,不僅增加運營成本,還面臨虛開發票等合規風險。“反向開票”一年多來,企業累計回收廢舊墨盒33萬餘個,帶動18名自然人回收戶規範經營。
實施資源回收企業“反向開票”措施以來,上海市開通“反向開票”資格的企業,累計開票金額超5.8億元。在政策推動下,越來越多企業突破傳統回收邊界,向再製造、高值化利用等産業鏈高端環節延伸,有效帶動就業增長和迴圈能級提升。
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上海市稅務部門將繼續以綠色稅制推動綠色發展,以精細服務推動企業轉型增效,為上海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實現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