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部分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改革启动前夕,记者走访了上海及江苏等地,企业纷纷表示
“营改增”试点的影响将远超地域和行业
2012年1月1日,对于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10万户试点企业及其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生意伙伴和竞争对手来说,都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因为从当天起,伴随着一张张营业税发票转换为增值税发票,它们的税收负担、核算流程、经营策略乃至组织架构都将或多或少受到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的影响。
而就在改革启动前夕,本报记者走访了试点城市上海及其近邻江苏省苏州市的多家企业,发现无论是否属于试点城市和试点行业,大家都对上海试点的情况高度关注,并大多对试点效果持肯定和期待态度。
减负还是增负?
作为一家总部在上海的互联网企业,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多家企业进入了此次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企业名单,其中包括属于研发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业的盛大计算机(上海)有限公司。据企业税务管理部经理张带华介绍,上海试点政策公布后,他们就以盛大计算机(上海)有限公司今年1月~9月的收入为基数进行了相关测算。结果表明,如果公司由缴纳税率为5%的营业税改为缴纳税率为6%的增值税后,其整体税负将从原先的5%下降到4.65%左右。这主要是购入的固定资产和办公耗材将可以获得进项抵扣。
“不仅仅是单个子公司的税负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集团内部企业间的关联交易将不用再重复缴纳营业税,这对于整个集团的分工合作意义更加巨大。”张带华说。
与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情况类似的还有易贸集团。这是一家位于上海的大型信息资讯企业,主要为大宗商品交易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公司副总裁汤立告诉记者,虽然从明年1月1日起公司适用的流转税税率从原先5%的营业税提高为6%的增值税,但实际税负却有望下降。这不仅是因为今后公司购进的电子设备等生产资料可以获得增值税进项抵扣,还因为其在上海的一些上游协作企业同样被纳入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易贸集团向后者购买的外包服务将会因为能开具增值税发票而获得进项抵扣。
而作为国内排名领先的数字化媒体集团,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的广告屏幕遍及上海、北京等不少城市的楼宇和电梯。公司财务人员王薇告诉记者,作为营业税纳税人,公司虽然经常购入机器和电子屏幕,但都无法实行进项抵扣。“幸运的是,明年1月起上海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而我们正好还要更换大量显示屏,初步测算下来,仅上海长宁区一个子公司,因为购进设备可以抵扣进项税金,就可减少数百万元的税收负担。”
除此之外,作为日本第二大广告公司博报堂的在华企业,上海上广博报堂广告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金美芳还有另外一笔账比较“合算”,那就是今后数以亿元计的海外付汇业务由缴纳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可以作为公司进项税抵扣了。她和普华永道的朱彬都表示,境外支付成本的减轻,将鼓励企业更多开展跨境业务合作,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
当然,并不是所有进入试点名单的企业都可以感受到税负减轻。记者采访中也发现,由于可取得的进项税额太少或税率变化较大等原因,一些来自中介行业、交通运输业和租赁行业的试点企业税负可能会在改革后有所上升。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是上海也是国内最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其在国内多个省市都设有分公司。由于属中介服务业,这家事务所也被纳入了此次改革试点。据企业财务部副总监朱彬介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以当前的收入规模测算,预计公司每年税负将增加300万元~400万元。朱彬告诉记者:“税负增加的原因就是我们可供抵扣的进项税太少,仅限于购进的电脑等固定资产、境外支付和购进外部劳务等,这部分购进进项都很少。”
相比中介类企业,属于交通运输业的上海柯莱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可供抵扣的进项税额就增加了很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不但企业新购进的车辆可以获得抵扣,其日常购进的汽油和修理修配劳务也将获得增值税进项抵扣。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企业财务总监张泌依然表示,改革后企业总体税负将增加10%以上。至于原因,主要是因为税率变化幅度较大,“如自营运输部分,从原先缴纳3%的营业税变成了缴纳11%的增值税。”不过张泌还表示,税负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车辆在最近一两年内不需要大规模更新,“从后年起我们的新车购进会逐渐增加,到时候的税负就合算很多。”
租赁行业是此次上海试点改革中税率提升最大的行业,从缴纳5%的营业税改为缴纳17%的增值税,不过国家同时规定,对融资租赁企业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为说明政策对行业的具体影响,上海市规模最大的租赁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孙磊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际缴纳营业税3800万元,实际税负为2.52%(企业享受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如果按照相同业务数据模拟计算应缴增值税则是1.12亿元,国家对税负超过3%部分的5700万元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还应缴纳税款5500万元,最终算下来,企业仍将多负担约1700万元的税负,实际税负上升到3%。此外孙磊还告诉记者,由于交银租赁依托交通银行,取得资金的成本较低,造成营业税负略高于同行,如果换做一些规模较小、资金成本较高的企业,原先的营业税负更低一些,改革也会使后者的税负上升更多一些。
算“大账”不算“小账”
“算小账我们是有点儿吃亏,但我们算的是大账,认为改革对融资租赁行业其实是一项重大利好。”谈到自己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基本态度,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孙磊依然笑得很开心。
在他看来,虽然改革使得行业的税负有所增加,但是却将原先被“撕裂”的金融业和制造业紧密衔接在了一起。他说,在改革之后,如果他们的客户(即融资租赁的承租人——编者注)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获得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包括本金部分和租金部分。会使承租人的税负减轻,这不但意味着融资租赁方式相对传统融资方式的优势进一步增强,还意味着上海地区的租赁企业相对非试点地区租赁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孙磊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感受到了客户的敏感,“最近东方航空就在向我们了解飞机租赁的税收新政策,因为他们也被纳入了改革试点,今后租飞机本金和租金部分都可以抵扣进项税了。”
同样把账算得清楚明白的还有普华永道的朱彬。在他看来,虽然公司的税负增加了不到1个百分点,但由于服务的客户有60%~70%都是制造企业,今后为他们提供鉴证、咨询等服务时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后者则可以用来抵扣进项,他们获得业务的机会无疑会增加。
易贸集团副总裁汤立等人认为,随着纳入试点的服务业、交通运输业进入增值税抵扣链条,今后他们的下游客户将会因为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多而减轻税负。这将有利于试点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同时,他们的竞争实力和议价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除了业务机会的增加,上海柯莱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泌还算到了另一笔“大账”,那就是改革对行业规范的促进作用。他认为,改革有利于货运行业进入增值税管理的大体系,对企业财务核算的要求更加规范和严密。同时,由于客户对合法、合规的增值税抵扣凭证的要求增强,将迫使一些小型企业要么退出市场,要么扩大规模,加强管理,“这可能会给行业带来一轮整合、重组浪潮”。
“围城”外的关注也很强烈
事实上,除了入围试点名单的企业,很多不属于试点行业或不属于试点地区的企业也对改革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这份关注之下,有的是受益于改革的欣喜,有的则是对自己被排除于“围城”之外的担忧。
国内某大型制造企业无疑属于前者。作为很多审计、咨询、技术服务、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的大客户,企业一年的服务购进量达16亿元,这其中又有8亿元购自上海的试点企业。据该企业税务经理张启琴测算,如果这8亿元外购劳务都能获得6%的增值税发票,意味着企业一年将减少近5000万元的流转税支出。“我们是改革的真正受益者。”张启琴欣喜地说。
记者采访中发现,如果是试点行业下游的制造类企业,往往会因来自上游行业的可抵扣进项税额增加而欣喜,但如果企业是上海试点企业的外地同行,其心态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江苏省苏州市的日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公司财务经理陶蕾表示,他们一直在关注上海进行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她说,“目前我们最关心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苏州当地的生产型企业会不会因为能从上海同行那里获得更多增值税进项抵扣而把业务转给他们;二是试点何时向全国推广,推广后税负会不会有变化。”据陶蕾介绍,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有三块,分别是自营运输、货物代理和仓储,按照现行税收政策,他们只有自营公路运输部分的营业税发票可以被用户用于抵扣7%的增值税进项税,而货物代理和仓储部分的发票则不能用来抵扣。“上海试点改革后,上海同行在三项业务上都可以开具增值税发票,客户分别可以抵扣11%的公路运输、6%的货物代理、6%的仓储进项税,这无疑比我们多了不少竞争优势。”
与陶蕾有同样担心的还有来自江苏当地一家知名中介企业的负责人季建国。在他看来,上海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行业本身就比外地同行有竞争优势,现在他们开出的劳务费发票又可以抵扣增值税了,这无疑会吸引更多制造行业的中介业务流向上海。他担心,随着上海试点效应不断显现,可能有不少属试点行业的企业会选择转移到上海或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目的是取得为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资格”。
不过,同处非试点地区,苏州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占勇的看法更为积极。在他看来,虽然国家只在上海进行物流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但出发点是为了全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试点目的就是为改革积累经验,少走弯路。我相信,如果试点效果好了,中央会尽快向全国推广的。”
变化在悄然酝酿
尽管税负有升有降,但面对记者采访,所有受访企业都将这次改革看做是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他们的经营策略,也在悄然酝酿着调整。
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税务管理部经理张带华告诉记者,随着改革的推行,最近公司已在考虑将受试点政策影响的服务型业务从外地向上海集中,加快业务重整,做大上海业务。而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的王薇以及国内某大型制造企业的税务经理张启琴都向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在外购研发等服务时,将会优先考虑上海的企业,以便获得增值税进项抵扣。
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上海试点政策实行后,将对国内一些现代服务业产生集聚效应,吸引更多企业到那里寻求机遇,从而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比如作为国内知名的主题展厅设计营造商,创捷传媒展览有限公司算是苏州的一家本土企业。面对上海改革可能会造成的影响,这家公司已在考虑将自己的经营重心做出调整。据公司财务负责人孙敏良介绍,他们的客户一半是政府,一半是企业。政府投资展馆不可以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只需要开具营业税发票,今后这块业务就依旧留在苏州。而企业办展览则需要增值税进项抵扣,那他们就把这块业务调整到上海的子公司。
此外,改革还将促使企业对自己的销售方式作出调整。如张带华就表示,由于按照增值税有关政策,赠品也视同销售计算增值税,未来公司将改变以往向消费者“买一赠一”的促销方式,更多采用打折的方式进行销售。
由于改革给下游行业带来不小的利好,如何分享他们的利益也成为近期不少试点企业的考虑重点。据张启琴透露,目前已有一家上游服务供应商以今后发票可抵扣为由向她所在企业提出了涨价要求。不过,相比这家企业,更多试点企业的涨价行动还在评估和酝酿中。据普华永道的财务副总监朱彬测算,如果每100元的业务提价1元,就可以顺利将自身增加的约1个百分点的税负转嫁出去,同时客户也可以获得6元的进项税抵扣额,这应该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安排。
不过朱彬等人也提到,每项业务的收费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不一定会因为税收调整就提出涨价。王薇也表示,虽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给广告客户带来不少收益,但由于合同早已经签订,现在还难以同他们议价,“等过半年到一年之后,客户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实际利益,那时跟他们提出调价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围城”内外都盼早日“扩围”
“虽然我们是试点改革的受益者,但还是要建议试点政策尽快向全国扩展。”面对记者采访,张带华介绍了公司面临的“纠结”:目前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有近一半业务在上海以外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依然征收营业税,因此其与上海总公司之间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征税问题。虽然公司考虑将部分业务转移到上海,但这无疑会造成人才的较大流失。她说,“如果国家能尽快将试点政策推广到北京、深圳等地,那我们也就不用考虑将这些子公司转移了。”
作为试点地区以外的企业,来自苏州的陶蕾和季建国对于扩大试点的要求自然更为迫切。他们说,“国家在上海进行试点我们很欢迎,这样可以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最终会有利于所有地区和企业。但我们希望试点的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太长的话就可能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间形成‘政策断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新诱因。”
此外,众多受访者还表示,希望国家下一步进行增值税改革时,能够考虑将基础电信、建筑等多个缴纳营业税的行业也纳入改革范围,从而使得增值税制度更加完整、科学。
(摘自中国税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