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热词:
上海城市精神: 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劳动观察:职工故事丨做喜欢的工作,越做越年轻——市税务局第五稽查局杨惠的稽查往事

发布时间:2023-03-27 10:18
字号:[ ] [ ] [ ]
打印本页

二十多年的税务稽查经历,杨惠身边的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她的细致、她的热情、她的执着,始终不变。

头图:杨惠(右)与搭档在工作

  还有不到半年,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第五稽查局检查七科干部杨惠就要退休了。

  2001年,杨惠告别从事十余年的税源管理员岗位,开始税务稽查的新征程。二十多年的税务稽查经历,杨惠身边的搭档换了一茬又一茬,她的细致、她的热情、她的执着,始终不变。

  捕捉聊天“细节”,

  揭开老洋房租赁“面纱”

  “税务稽查,要眼见为实。”如今,依靠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稽查系统,稽查干部不用像以往花很多时间在企业开展实地检查。但在杨惠看来,现场的调查仍然重要,往往“聊天”中也能挖掘到重要线索。

  2021年年底,杨惠所在的检查组接到任务,对一家房地产租赁企业开展检查。接到任务后,杨惠和当时的搭档姜峰第一时间描绘企业基本画像,除了传统的房地产租赁业务,在大众点评、微信公众号上,他们发现该企业还有很多与老洋房相关的高端业务。

  敏锐的杨惠认为,该企业的多样性业务隐藏的涉税风险可能较大,通过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申报信息的对比,更加证实了她的判断,因此,她和姜峰决定上门一探究竟。在交流过程中,杨惠发现企业的经营涵盖一个地下停车库,但她想起企业的登记信息中并无车库信息。她通过税收政策宣传,督促企业自查,帮助企业补登记了该项信息。

  “走进企业的聊天,不是听一个大概,而是要能捕捉到我们需要的线索。”杨惠的这份职业敏感,来源于工作经验,也来源于生活。“比如这家企业,将停车费和物业费混在一起,但有生活经验的应该知道,在小区里临时停车收的是停车费,不是物业费,两类收入的税率是不一样的,不能混淆。”

  最终,杨惠和搭档的说理式执法也打动了企业,企业完善了相关税收申报信息并补缴了税款。

  这些年,杨慧的岗位经过多次转变,走访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在她看来,这是她工作的动力所在,“稽查工作特别有意思,能学习、了解不同的行业。”这样的心态,帮助她完成了转型,也给了她面对新领域的信心。在接触新兴行业、新领域企业时,她不断学习新知识,辅导企业依法规范纳税,也提升了自身的业务知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这些行业依法规范纳税贡献一份力量。

  好搭档也是好师傅

  与徒弟一起成长

  作为科室里的“老法师”,杨惠特别喜欢和科室里的年轻人聊案子。一次,围绕一个案子中企业是否能享受免税优惠政策,办公室里产生分歧,几方各抒己见,最终请示上级后,得到了明确答复。经过这场办公室的“交锋”,年轻人们获益良多。

  在上海跨区域稽查局的检查工作中,多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共同查案,从业二十多年,杨惠有过很多搭档,从起初的同龄人变成了之后刚毕业的小徒弟,她的心态始终年轻。

  “以前只管查案,两人一分工,一个案子结束了就马上开始做下一个案子。带徒弟后,就觉得自己要有做师傅的样子。”每逢案子结束,她带着徒弟一起总结,从个案举一反三归纳整个行业的特点,“以前有个徒弟,和我一样倔,凡事都要问到底,我们就一起研究,把税收政策都吃透。也有的徒弟比较独立,那我就放手锻炼,让他早点上手。”

  所以,很多徒弟从杨惠这“毕业”后独当一面,甚至带起了自己的徒弟。

  杨惠的现搭档,也是她的徒弟邵莹坦言,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能在沟通中得到师傅的帮助。“杨老师心态很年轻,每周健身的次数比我还多,和我们也有很多共同话题。”

  近年来,第五稽查局通过师徒带教的模式,量身定制青年干部职业计划,通过推先、推优、推岗,培养梯队人才,推动青年成长。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号 电话:021-12366

网站标识码:bm29090019 沪ICP备1902564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5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