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富余票”对外虚开的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富余票”风险,也就是利用富余的增值税进项额度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在百货零售、电子商务、成品油、水泥建材等行业,“富余票”风险尤为突出。为有效防范增值税专用发票风险,为纳税人构建规范有序的发票市场秩序,上海市税务二分局寓服务于风险管控,在富余票风险监控方面做了许多探索。
一是剖析富余票成因,明确风险监控思路。“富余票”主要形成于增值税管理链条断裂处,开具内容多为最终产品,涉及范围广,包括生产型企业、批发贸易企业、出口企业,其中涉嫌虚开、毛利高、发生业务无法获得抵扣发票的企业是增值税富余票的主要购买方。分局从受票方入手,选取规模大的受票企业作为样本企业,跟踪增值税专用发票流转链条,摸清富余票风险企业运转模式,总结、归纳风险特征。
二是制定风险识别方案,开展面上风险识别。根据样本企业的风险特征,提炼形成指标,设置风险识别方案:包括运用受票税额占进项税额比例、受票金额、增值税税负率等指标,圈定风险受票企业范围;从销售对象区域范围、上下游业务关联度、销售对象离散度等角度进行筛选判断,确定风险企业名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风险识别及等级排序,并组织相关风险应对。
三是探索“富余票”管控举措,降低纳税人风险。一方面,从发票管理、防伪税控数据比对、日常监控等角度分析“富余票”管控举措,探索解决目前客观存在的发票管理漏洞,有效提高征收效率。另一方面,分析纳税人发票开具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风险点,提出加强发票管控的措施,既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富余票”风险,又有效降低纳税人税收风险,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分局掌握了“富余票”运转模式,以及利用“富余票”降低税负、套取虚开额度的各种手段,并发现“中间人”牵线搭桥、团伙作案的现象,搭建了一套“富余票”风险分析监控框架。在“富余票”风险监控方面的诸多举措,是落实上海市税收征管改革“两轮(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风险管理)驱动”的重要体现,牢牢抓住了“风险防范监控”和“征纳沟通机制”两大核心:一方面,通过风险监控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及时发现与堵塞征管漏洞,有效防止国家税款流失;另一方面,在风险应对中加强对纳税人的普法教育,降低税收风险,有助于构建规范的增值税发票市场,营造全社会依法使用发票、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