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税务局邀请大型企业高层参与“税企论坛”
现代化大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与财务税收核算方式日趋复杂精细,针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在外延、内涵上都已发生很大变化。主管税务机关如何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改善”?如何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主动提升服务层级,促进税企互信合作?
上海市长宁区税务局日前举办“税企论坛”,邀请10家大型企业(集团)高层领导与区税务局长们,围绕着“税收•服务•发展”主题,畅谈大型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面临改革深化、竞争加剧、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等诸多因素,在企业经营、财务税收核算管理上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
“营改增”试点后,对部分企业税负产生的影响,是论坛上几家大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诸如:因银行业未纳入本次“营改增”试点,而导致银联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企业的重复征税问题;在企业重组上市过程中的税收风险问题,以及新兴现代服务业文体事业投入中的税收负担等。这些新动态、新趋势所延伸出来的新涉税需求,需要税务部门认真研究、积极响应。
税务部门从相对宏观层面,了解到了大型企业基于行业特征、规模特点、经济属性等不同要素而产生的个性化、精细化涉税服务需求,当场对部分大企业提出的“适当放宽购票量”、“增设办税服务绿色通道”等诉求,作出了积极响应。同时对于大企业在资产重组、上市申请、新设下属企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涉税风险,表示将在大企业服务中实施税务提前介入式的“涉税事项事先裁定制度”,帮助企业有效化解涉税风险,为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事实上,这一专为大企业个性化订制的服务举措,去年就作过有益尝试。民航华东空管文红副总深有体会:营改增之初,税负压力非常大,税务局为我们积极筹划,梳理政策,落实了应税服务抵免政策,让我们及时享受到了优惠。
绿地控股集团财务总监吴正奎表示,涉税事项事先裁定,能及时提示风险。我们公司可能涉及的重组事项,包括刚接手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的涉税事项,正考虑请求税务部门提前介入,给予涉税辅导。
企业老总们对税务部门提供的涉税服务表示满意,并高度认同“税企论坛”模式,认为论坛体现了政府管理层面深入调研的态度、民主决策的精神、服务至上的意识;论坛也给大企业之间相互沟通、合作提供了渠道。从税务层面讲,论坛的意义在于了解需求、增进互信、探索机制、促进发展。
为何要举办这次论坛?长宁区税务局洪新卫局长表示,针对大企业的服务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仍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纳税服务工作要有前瞻性,沉下身去了解需求,就能拓展思路、创新方式,掌握纳税服务工作主动权。大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提高他们的纳税遵从度,将会对户管企业整体产生很好的示范、引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