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热词:
上海城市精神: 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

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农业转型发展遇瓶颈

发布时间:2018-07-24 16:17
字号: [ ] [ ] [ ]
打印本页

  调研组在崇明蹲点调研时发现:为改善土壤肥力,优化茬口布局,降低面源污染,2016年秋季开始,崇明实施新一轮“减麦增绿”计划,同时对水域保护、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提出要求。上述政策为崇明岛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亟需解决。一是“稻虾共作”期扶持。为建设生态崇明,光明集团原4万亩土地不再种植小麦。光明集团试行“虾稻共作”循环水养模式,利用3到5个月的时间差,饲养生态小龙虾,然后再种植水稻,为国有企业经济转型发展探路。然而试点成效尚待检验,希望能够得到财政扶持。二是渔民安置求出路。2018年,长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启动。崇明岛渔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依赖于一年2个月的集中捕捞期,目前区政府制定的政策主要是“渔船拆解”一次性补偿,渔民关心获得一次性补偿的同时,更关心以后依靠什么来维持生计。渔民世代从事捕捞工作,生存技能比较单一,转型后必要的就业指导以及政府安置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沼气公司转型难。通过沼气工程解决环境污染,原由农委列入三年计划。目前崇明11个乡镇共有19个沼气站,通过村收集、片处理的方式,收集养殖户的畜禽粪便类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沼气,每个沼气站均能满足方圆1公里用户的用气需求并生产有机肥。然而养殖场的分批次关闭,导致沼气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来源日益减少,企业发展日益萎缩且转型困难。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主办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号 电话:021-12366

网站标识码:bm29090019 沪ICP备19025643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5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