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年1月1日后实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单位如何办理备案手续?
答:根据103号文规定,符合条件的单位应于建立年金计划的次月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一)《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登记备案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二)年金方案;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方案备案函;
(四)计划确认函;
(五)相关受托管理合同。
对于分(子)公司参与总(母)公司年金计划的,还应报送经人社部门或总(母)公司确认的参与年金计划证明资料。
二、如果单位在2014年1 月1日前建立年金计划的单位,应何时完成登记备案报送事项?
答:对在2014年1 月1日前建立年金计划的单位,采取先享受后补备案的方式,即:自2014年1月1日起可享受年金递延税收政策,并在2014年6月30日前完成补办相关备案手续。对人社部门及税务部门掌握的单位,自行适用该方式;对人社部门及税务部门未掌握的单位,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适用该方式。
对于逾期未登记备案的单位,经税务机关核实后,追缴已递延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何时需要办理重新备案?
答:建立年金计划的单位若年金方案、受托人、托管人发生变化的,应于发生变化的次月15日内重新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四、如何知晓登记备案结果?
答:对于符合条件的,主管税务机关在10个工作日内将备案结果告知企业,并将《申请表》留存,其他备案资料退回。企业应妥善保存相关备案资料,以备核查。
五、在年金缴费环节,单位如何办理申报递延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单位应于次月申报期内将当月递延缴纳税款的单位、个人缴费信息同当月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信息一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具体填报规则详见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申报软件要求。
六、在年金领取环节,托管人如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答:托管人使用年金个人所得税专用账户,办理个人领取年金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明细申报手续。相关申报表式与填报要求请详见上海税务网站公布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申报软件提示。
托管人应按照填报要求调整与受托人、账管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满足申报数据的需求。对于年金计划终止(正常终止、死亡、出境定居等)应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申报软件中填选相应标志,并将相关资料留存备查。
附:《财政部税政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问题答记者问》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2014年1月14日
财政部税政司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 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就企业年金 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问题答记者问
一、问:什么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答: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层次,其中,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主要针对企业,是指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职业年金主要针对事业单位,是指根据《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国办发[2011]37号)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二、问:什么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
答:所谓递延纳税,是指在年金缴费环节和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环节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将纳税义务递延到个人实际领取年金的环节,也称EET模式(E代表免税,T代表征税)。EET模式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年金普遍采用的一种税收优惠模式。据了解,OECD国家中,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多数国家均选择了EET模式。此次出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是我们在研究借鉴发达国家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年金个人所得税政策体系的完善。
三、问:为什么要出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
答: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全民养老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改革,1991年明确了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很不平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到大部分城镇就业人群,而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比较缓慢。为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险体系建设,2013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支持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研究出台了促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
四、问:此次出台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此次出台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政策既参考借鉴了发达国家采用的EET模式,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具体实际,具体内容包括:
(1)在年金缴费环节,对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职工支付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缴费,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缴付的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在年金基金投资环节,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分配计入个人账户时,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3)在年金领取环节,个人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领取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此次年金个人所得税政策出台后,年金参保者均可享受递延纳税的好处,相当一部分参保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
五、问: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递延纳税政策具体如何操作?
答:通常情况下,个人取得所得由支付所得单位负责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哪个单位支付了所得,就由哪个单位负责扣缴税款。
就年金所得来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涉及纳税义务主要集中在缴费和领取两个环节。在年金缴费环节,由个人所在单位在其缴费时,对超出免税标准的部分随同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一并计算代扣个人所得税,并向其所在单位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在年金领取环节,由托管人在为个人支付年金待遇时,根据个人当月取得的年金所得、往期缴费及纳税情况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并向托管人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上述单位申报纳税时,要根据年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情况填制《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并通过网络、上门、介质等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代扣代缴明细申报。
六、问: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政策出台后,对纳税申报有何要求?
答:为便于税收征管,方便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结合年金的运作特点,税务部门对建立年金计划、缴费和领取各环节的纳税申报及管理作出了如下要求:
(1)单位建立年金计划后,应在建立年金计划的次月15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年金方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方案备案函、计划确认函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相关资料。年金方案、受托人、托管人发生变化的,应在发生变化的次月15日内重新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上述资料,供税务部门登记备案。
(2)缴费环节,由个人所在单位为其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解缴。
(3)领取环节,应纳税款由受托人代表委托人委托托管人代扣代缴。年金账户管理人应及时向托管人提供个人年金缴费及对应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明细。托管人根据受托人指令及账户管理人提供的资料,按照规定计算扣缴个人当期领取年金待遇的应纳税款,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解缴。
单位和托管人在扣缴个人所得税时,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
建立年金计划的单位、委托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之间要及时传递纳税相关的信息。受托人负责统筹协调并督促有关机构依法向税务部门办理扣缴申报及提供涉税资料。
七、问:此次出台的年金个人所得税政策与今后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改革以及个人所得税改革如何衔接?
答:目前,人社部、财政部正在研究修改完善企业年金办法和职业年金办法。因此,此次出台的税收政策主要基于现行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办法的相关规定,今后将根据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办法修订情况,对税收政策作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此外,这次出台的年金政策是依据现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的相关规定,对个人退休后领取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暂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今后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后,对个人退休后领取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则按新税法的相关规定征税。
八、问: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公布后,有关部门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政策公布后,各级财政、税务、人社等相关部门以及年金经办机构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及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年金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对纳税人关心的问题,及时做出解释说明,以便纳税人更清楚地了解此次政策调整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