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熱詞:
上海城市精神: 海納百川 追求卓越 開明睿智 大氣謙和

上海“一網通辦”改革推進和成效等情況

發佈時間:2021-07-28 16:13
字號:[ ] [ ] [ ]
列印本頁

  市政府新聞辦今天(7月27日)上午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政府秘書長馬春雷介紹了上海“一網通辦”改革的相關情況。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朱宗堯、市交通委副主任劉斌、市公安局法制總隊總隊長范宏飛、市稅務局副局長李俊珅、長寧區副區長楊元飛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上海“一網通辦”改革已經實施三年,2018年7月1日,“一網通辦”平臺上線試運作,在全市各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在廣大企業和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援下,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一、改革成效明顯,上海“一網通辦”能力水準排名全國第一

  “一網通辦”是上海首創的政務服務品牌,入選2020年聯合國全球電子政務調查報告經典案例。在國家行政學院發佈的《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調查評估報告(2021)》中,上海排名全國第一。“一網通辦”作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軍,“隨申碼”、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已經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基礎工具,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

  三年來,“一網通辦”已累計實施357項改革舉措,接入“一網通辦”平臺事項3197項,公共服務事項數量已超越行政權力事項,累計辦件量1.5億。開通國際版,上線長者版,今年新增個人用戶985.1萬,法人用戶12.58萬,累計實名註冊個人用戶超5401萬(本市戶籍用戶1156萬,外籍人士38.7萬),企業用戶227萬。“一網通辦”移動端“隨申辦”月活峰值超過1517萬,推出“隨申碼”服務,累計使用超37億次。市民主頁和企業專屬網頁累計訪問超80億次,推送個性化政策服務超2.3億次。

  “一網通辦”實際辦件網辦比例已經超過70%,推進“兩個免於提交”,電子證照庫已歸集604類高頻證照,總數突破1.4億張,調用量突破5.3億次,提升辦理效率,辦理時限平均減少62%。企業和群眾對“一網通辦”滿意度明顯提升,“好差評”好評率達99.96%。

  二、“一網通辦”改革向縱深推進,基本實現“三個轉變”

  今年年初,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工作方案》,文件總結了“一網通辦”前三年改革經驗,規劃了新三年的改革創新任務,目前各項工作推進順利,具體表現在“三個轉變”。

  一是從技術驅動向制度驅動轉變。

  過去三年,主要通過技術驅動撬動改革。之後三年,是“一網通辦”升級版,改革過程中涉及到政府治理模式創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體系重構,需要將創新改革舉措制度化,依靠制度的剛性約束,推動各領域改革系統整合。

  今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促進和保障“一網通辦”改革的決定》,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決定》對“一網通辦”改革的創新舉措以人大立法的形式予以固化,破解改革瓶頸和制度性障礙,並明確下一步改革方向,進一步探索更好的政務服務上海模式。另外,《上海市數據條例》已形成草案,將為本市數字政府建設和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從政務服務向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轉變。

  全面拓展服務範圍。將“一網通辦”服務理念和創新服務模式向公共服務、便民服務拓展,實現與群眾和企業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全覆蓋,涉及18大領域97項服務場景應用。其中,圍繞個人事項,打造從出生到養老的數字生活服務體系,包括幼有所育、健康醫療、交通出行、學有所教、文旅體育、住有所居、食藥安全、綠化環保、弱有所扶、優軍優撫、老有所養、公共法律等12大領域;圍繞企業經營全週期服務,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服務體系,包括企業開辦、變更、登出,惠企政策,普惠金融,綜合納稅,專項資金,用工就業等6大領域。

  打造上海的超級移動端“隨申辦”,拓展“隨申碼”應用,在醫療衛生領域,繼續深化醫療付費“一件事”改革,省去掛號、付費等排隊時間,推進醫保卡和醫保就醫記錄冊“脫卡、免冊”應用。在交通出行領域,推進“隨申碼”“公交碼”與“地鐵碼”三碼融合和“一碼出行”。在酒店入住領域,推進酒店數字化轉型,依託“隨申碼”實現旅客快速刷碼入住。

  推進長三角“一網通辦”。已有119個高頻事項或服務實現長三角“跨省通辦”,全程網辦超508萬件,線下窗口實現長三角區域41個城市全覆蓋,線下窗口服務7.3萬餘次。5月28日,在長三角主要領導座談會上啟動上線了長三角政務服務地圖、電子身份證入住賓旅館、異地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大中專學生畢業戶口遷移、長三角統一照片庫等12個高頻服務,讓長三角區域的企業群眾享受更多“同城服務”。

  三是由政府部門管理為中心向用戶為中心轉變。

  聚焦群眾和企業普遍關注、需求集中的領域,以使用者感受為導向,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實效,把用戶體驗作為衡量服務品質的唯一標準,推進服務“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服務績效由群眾和企業評判。過去三年,主要解決了“一網通辦”中的“一網”,從今年開始更大的改革是“通辦”,如果説進“一網”是物理變化的話,能“通辦”一定要産生化學反應。

  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去年推出了15項“一件事”,實現平均減環節69%、減時間54%、減材料75%、減跑動71%,目前辦件量已突破100萬件。今年新增12項“一件事”,由分管市領導協調推進,公共信用資訊修復、殘保金徵繳“一件事”已上線運作,其餘10個“一件事”擬於9月底前全部上線。

  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實施“綜合窗口”改革。從“進一門”到“進一窗”,全面實施“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綜合窗口改革。今年實現綜合窗口設置比例達到80%。

  試點“好辦”“快辦”服務。聚焦高頻事項,對於複雜情形,為企業群眾提供“個性指南+智慧申報”的全過程智慧辦理輔助“好辦”服務;對於簡單情形,提供“3分鐘填報、零材料提交”的極簡易用“快辦”服務。目前,正在推進104項“好辦”、123項“快辦”服務,10月底前將全部上線。

  創新“一業一證”改革。國務院批復同意在浦東新區率先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推動實現“一證準營”,大幅降低行業準入成本。今年4月,在全市範圍推廣浦東新區試點經驗,其他15個區通過“一業一證”改革頒發行業綜合許可證550余張。

  三、“一網通辦”改革路徑清晰,儘快實現“好用”變“愛用”

  上海的城市品格就是追求卓越,“一網通辦”每一項改革、每一個服務産品一定要有這樣的品格,用精緻、極致的工作作風和工匠精神,來打造服務産品,實現從“好用”向“愛用”轉變。

  下一步,上海將全面建設協同高效的全方位服務體系,強化公共服務標準規範,優化服務流程,加強統籌協調,充分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推進服務從“精準推送”向“精準兌現”轉變,從依申請的“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為群眾和企業提供規範化、便利化、智慧化的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

【返回頂部】【列印本頁】【關閉本頁】

主辦單位: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

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800號 電話:021-12366

網站標識碼:bm29090019 滬ICP備19025643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5587號